摘 要: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古诗词深度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古诗词的学习能够较为全面地丰富初中生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探寻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指出了古诗词深度阅读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
一、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众多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的来说,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新媒体教学的实践性比较高,语文课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探究语文学科的意义便是实践,只有把教材中静态的文字转变为日常活动中的实践,才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悟人文精神。第三,新媒体教学的形式较为开放,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突破教材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可以按照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打造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的环节中,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深入感悟古诗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们的创造能力。通过这种独立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们的感悟能力、创造力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形成语文思维。而且利用新媒体还可以制作出动态的课件,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吉克隽逸演唱的《观沧海》歌曲,以气势磅礴的音乐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令学生们心头一颤,然后引导学生们自主赏析和探究这首词,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體会沧海的广阔与雄浑的气势,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这首词,把握诗人的情感。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利用课程资源,深入理解文本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是教学活动中最为主要的教学资源,编写教材的工作者都是在语文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和学者,因此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初中阶段学习的古诗词是教材的编写人员经过仔细的筛选脱颖而出的,教学的价值不言而喻,语文教师需要从教材入手,带领学生们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文本的解读要求能够达到知人论世的水平,“知人”指的是需要掌握古诗词的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经历,“论世”主要是指将作者放到古诗词创作的背景中,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牢牢把握古诗词的真情实感,更为深入地认识作品。所以,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发挥教材和参考书的最大价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在上课之前告诉学生们:“本节课我们需要搞清楚3个字,分别是‘知‘意和‘情,知也就是了解,意指的是课文的大概意思,情代表作者的情感态度。下面我们来开始第一个环节。”教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们展示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们知道本首词中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漂泊,另一个是沉浮,表示苦难常常发生在作者身上,同时向学生们讲解江城子是一个词牌名……然后问学生们:“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提到‘射天狼呢?接下来,我们来阅读一下这首词,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先是用作者的生平和相关的内容为课堂作铺垫,然后再引导学生们阅读,能够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理解课文会更加容易,可以帮助学生们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 整合课外内容,增强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与古诗词有关的电视节目,比方说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和《诗词大会》等等,参与这些节目的竞赛人员有大部分都是初中生,节目中提到的许多古诗词都是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中的内容,学生们在观看时不会存在较大的理解困难。而且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积累更多的课外古诗词内容。而且,受到节目中优秀榜样的激励,学生会自主地探究古诗词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除了为学生播放影视视频,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由古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也可以提高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方说为学生播放《水调歌头》这首音乐,让学生们在婉转的音乐中体会诗人的美好祝福,或者是可以为学生们播放《涛声依旧》这首歌曲,这首歌改编自《枫桥夜泊》,运用了诗中的多种意象,比如钟声和枫桥等等。教师可以采用此种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保证古诗词教学的高效性。
初中教材中的古诗词数量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求,所以应当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弥补教材的不足。语文教师需要调动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古诗词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鉴赏与阅读能力,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利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发散初中生的思维,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学生们形成优秀的阅读习惯。
四、 立足诗词诵读,加深阅读理解
古诗词饱含音韵美和节奏美,在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的内心世界较为复杂,既包括意向,又包括旋律和节奏,把主观臆想的世界与客观的世界融合在一起,使用语言、韵律和节奏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创作出美妙动人的古诗词。读者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加深自身对古诗词中规范性的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建立起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印象。现如今,初中古诗词教学主要的问题是重背诵、轻诵读,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意识到古诗词的诵读是读者进入情境、加深印象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诵读教学法的重视,用声音的长短和高低、语速的轻缓和抑扬、曲调的明快和深沉,教会学生们诵读的正确方法,体现出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悟古诗词的独特魅力,爱上学习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范读、模仿名家朗诵或者是安排学生反复诵读等方法,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古诗词的学习状态当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为同学们讲解李商隐所写的《夜雨寄北》这首诗时,可以使用平淡的声音阅读“君问归期”,展现作者内心的渴求与期盼,在读“未有期”时,使用低沉的声音朗读,体现出内心的惆怅和无可奈何,为了体现出“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愁苦与感伤,可以让诵读的音调从高到低之后再高,同时还要保证语言的平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古诗词诵读的真谛,掌握古诗词诵读带来的乐趣,进而爱上古诗词的学习。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并结合课外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古诗词知识,同时还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高效的课堂,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苗金德.古诗词阅读的深度开掘[J].中学语文,2009(25).
[2]陈中生.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天地,2016(10).
作者简介:陈岚,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