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实际上是一个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学习客体,其在权威命令群体气氛的压力下虽然会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但是学生却无法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真正认同语文教学,这时教师和学生面对共同任务时所具有的态度不同,影响语文教学整体目标与推进速度。作为一名足够优秀的专业从业者,应当研究学生具有的某些否定等内心倾向性,通过情感渗透增强学生接受有关信息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渗透;途径探索
一、 前言
如何渗透情感教育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当尽快完成关注学生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情感感知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坚持学生在具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将个体的兴趣转变为个体的乐趣,开启学生的心路历程。在情感教育下得到学生群体的接纳和认可,消除学生内心不愉快的感受,确保学生的认知平衡。
二、 情感教育概述
(一) 情感教育定义
现有素质教育背景下致力于追求教育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与情感化,要求教师具有先进意识,确保情感教育、认知教育的相统一。情感教育是对智商教育的一种批判,其认为原有的教学模式过于僵硬,没有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独立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最终导致学生厌学率持续增长。情感教育提倡人性化交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其认为获得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渗透情感,认为只有制定情感教育目标、不断推进学生情感发展才能够让学生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才能够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备全部的智慧和人格力量。当师生之间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情感教育具体延伸了教师的态度层次,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情绪信念的相互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其反对人的完整性的做法,相关专家学者认为要想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应当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对待,将此作为落脚点摆脱原有统一标准,从全新的视角出发,进而不断发展学生个体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和社会性情感。
(二) 情感教育的目标
1. 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
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正确影响下培养健全人格。一般目标是一个大的概念,具有整体性。一般目标是情感教育理念的核心与关键。教师应当牢牢把握一般目标,不断向目标推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知、探索、发展,通过情感渗透让学生具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学生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在教师引导下幸福快乐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以提升,增强了学生对教学的认同感,从而有效保证学生情绪情感的转变。情感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准备新一轮的学习活动。
2. 情感教育的阶段目标
为了彰显情感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应当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作為工作重点,摆脱原有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教学局势,结合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各个阶段教育目标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角色转变,懂得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具体的思考。
学生有着自身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为了确保现有情感教育体系的科学性,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改变原有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局限。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武装下,能够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将重点放在关注学生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上。初中阶段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应当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精准的需求定位,再了解学生个性与需要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情感教育意识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为了保证此阶段的有序更替教师掌握情感调控的方法,确保要求与内容的统一,坚持陵节而施的情感教育原则,使得学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达到合理的发展水平。初中阶段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感,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教育,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动学生精神理念的形成。
情感教育主要具有五大目标分类,这五大目标分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当尽力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系统,确保目标系列的动态化。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出发,发掘和揭示内隐于生活的具体事件,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相互统一,确保学生的人格得以内化和提升。
三、 情感教育的特点
(一) 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各项教学活动提供可能。当对某一事物具有兴趣时才有可能从事某一方面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求知欲联系在一起,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在内在驱动力下提升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的效率。
情感教育避免了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错误倾向,其并不是说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是具有一个科学的概念,认为只有与学习任务相符能够推动个体发展的才是值得实行的。
(二) 创造性
情感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且能够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定位,有意识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情感教育下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顺序具有统一性,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收获。另外,情感教育下教师意识到了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能够重新认识学生,认为学生具有可发展性,教师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满眼都是学生的优点。确保教师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得有才能的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情感教育下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分析思考、研究问题,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更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一) 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
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个人身心的所有构成,着重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一切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这一核心理念,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与其周边环境与教师的教有着莫大的关系,意识到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具有浓厚的兴趣,意识到学生的兴趣是偏心理层面上的,但是其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具体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将学生心理活动作为研究点,从改善学习者自身心理状态入手,坚持有料、有趣、有用这一教学原则,提升学科吸引力。另外教师应当致力于建立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期望,让学生在内心中形成我喜欢语文这一特定印象。
保持兴趣稳定性的最有效方法是不断提问题。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设谜处理,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真正被吸引,变得更加自觉主动地认知研究,从原有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觉学习者。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确保问题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有效推进教学进程。
(二)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心抓住,现有科技不断进步,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设计出符合学生审美观的教学情意物,在学习《爱莲说》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当采用多媒体进行气氛渲染,致力于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环境之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教室中脱离出来寻一处有莲花的地方,满足学生的期望。学生近距离观察,对情境中的事物进行具体的了解,在亲身感受之下加深了自身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思维始于问题这一先进意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超越给定的信息充分进行思考,倡导学生发现学习,让学生对已有的假设进行具体验证。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发表对秋的印象。另外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题目设定的意义。事实证明,在具体问题面前学生会根据自身经验背景产生特定的理解,这一理解具有个性化,无形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问题情境的设置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将此作为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无形中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应当具备推动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相关能力,意识到初中教材是一种引导性教材,自身应当投身于交谈内容研究中,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诸多情感因素。
教师只有熟悉研究课文,才能够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之间的情感,带给学生稳定深刻的心理体验,才能为推动语文情感教育打造坚实的基础。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透过文字体会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作品的情感脉络清晰明确地展現在学生眼前。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教师应当将文中富含情感的词语重点标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语言技巧,把握好音量、速度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在浓郁催动人心的感情氛围下直击学生内心,从而确保情感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注重情感交流
只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矛盾,在融洽热烈的气氛下推动教育教学进程。教师应当尽快进入关注学生这一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从而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碰撞,确保学生具备探索知识领域的热情。
教育具有双向性,作为一名专业从业者应当构建双要素之间的联系,意识到只有在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讲授富含人文精神的语文学科内容,才能够确保知识补偿质量。从心理学角度上来看,传统教学方式压抑学生的个人行为,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教育志在必行。
事实证明学生对学科教师的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厌倦倾向时学生难以投入时间与精力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素质教育提倡教师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学生才能够热爱学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教师在课外之余应当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学生关于学科的认识和期望,从而为日后教学提供方向性指导,确保教师教学准备与学生需求契合。
五、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手法与内容分析,将文章中所富含的情感传达给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加工操作加快学生情感的生成,通过内部强化进一步影响学生,推动学生个体利用智慧和理解力完成文章顿悟,学生在情感的世界中感受到人文气息,学生不再是没有思想知识的储存器,在情感渗透下学生能够将语文学科语言符号内化,加快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杨玥.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J].当代教育,2015(4):161-162.
[2]赖少娟.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都市家教月刊,2017(9):24-25.
作者简介:
蔡韩春,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城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