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课三评”实现“教·研·训”一体化

2019-12-04 04:06陈玉英
考试周刊 2019年8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摘 要:近年来我校数学科组为了推进《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有效研究,以“三课三评”专题课例研教为抓手,以名教师、骨干教师带团,倡导团队互学共研,以集体研修带动个人研修,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训,训用于教”从而实现教、研、训一体化。

关键词:三课三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科组要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富有教学能力及教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科组教师教学能力及教研能力的提升取决于科组是否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近年来我校数学科组以“三课三评”专题课例研教为抓手,以名教师、骨干教师带团,倡导团队互学共研,以集体研修带动个人研修,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训,训用于教”从而实现教、研、训一体化。

一、 三课三评活动的设计

“三课三评”活动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在课堂教学实战中快速成长为契机,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教、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交流平台,突出专题课例研究,融教学、实操、培训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形成有特色的科组教研形式和方法,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

1. 先由年级备课组长指导各团队研读教材,理顺本学期的知识点,结合科组课题《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研究》确定有价值的研磨课例专题。

2. 年级备课组长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专题课例研磨活动,活动中以年级“集体备课”促进教师教学思考;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学交流,以“会诊研讨”促进教学优化。

3. 示范课结束后,各备课团队在两周内合作完成与提交专题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报告,形成专题课例资料集。

4. “三课三评”活动的流程:(1)从教材中提炼出一个专题;(2)组织集体备课;(3)独立备课——同课异构探索课——会诊评课1——选出最合理的教学设计;(4)同课同构引领课——会诊评课2——备课组集体打磨形成一个最佳教学设计;(5)年级示范课——会诊评课3,撰写反思收获;(6)集体分工合作,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形成专题研究報告。

二、 三课三评活动的开展

(一) “探索课”助力青年教师站好讲台

1. 集体初备,研读三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贴切的主题与素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的重要资源。《教参》是课堂教学的指路灯,包括有教材的解读和教学的建议。青年教师研读“三书”的能力较差,他们对“三书”的理解直接影响着自身专业的成长以及课堂的效果。因此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站稳课堂,第一轮上课前由备课组长组织年级老师认真进行“三书”的研读,做到以下几点。

(1) 研读教参和课标,明确阶段目标和要求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落实年段教学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知识点,教学目标定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核心目标明确,可操作、可检测。

(2) 研读单元编排,明确教学内容的节点

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多角度解读教材,动态地运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和“以学定教”的理念。

(3) 研读课时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准确把握课时知识特点,根据学生年龄实际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轻松愉悦地在课堂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

2. 个人细备,形成上课教案

年级老师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完成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上课教案。

3. 同课异构,模拟课堂

备课组每位老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模拟,检验各位老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4. 汇诊评课,形成“最佳教案”

备课组同课异构模拟课堂结束后,组织组内教师根据模拟课堂的效果进行第一次汇诊评课,最终形成一份最佳教学设计。

(二) “引领课”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1. 课堂实践,骨干引领

为了验证备课组经过第一轮同课异构模拟课堂后形成的“最佳教案”的适用性,由备课组每位老师拿着“最佳教案”进行同课同构“课堂实操”。“课堂实操”环节先由备课组内的骨干教师上课,发挥骨干老师辐射引领的作用。年级备课组其他老师带着问题全程参与骨干教师的试课,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老师引得是否恰当?学生学得是否投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随时做好记录,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2. 青年模仿,稳步成长

骨干教师的课堂通常都能较好地把握知识点,对学生的点拨、方法的运用等各方面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青年教师在听完骨干教师的课后再到自己的班级进行课堂实践,及时将所学的方法转化自己的技能,稳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3. 汇诊评课,形成“示范课教案”

备课组第二轮同课同构课例听完以后,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进行汇诊评课“以课为镜”,对照比较,总结得失,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在修改完善后,形成备课组“示范课教案”,并推选一位老师作为备课组代表向科组进行示范课展示。

(三) “示范课”让备课团队携手成长

1. 示范交流,科组观摩

备课组代表教师采用“示范课教案”进行科组示范交流,每一节示范课,都凝聚了一个团队的智慧和心血。

2. 会诊评课,团队共进

示范课结束后,科组长引领老师们根据课堂观察评课表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教学效益”“集体会诊”六个方面进行课例会诊研讨,各备课团队从学生意识、课程意识、数学意识反思课例,结合课例主题和专题集思广益,把脉课堂。

3. 课后反思,促进成长

“教”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深入反思,必有所获。每位老师在这次“三课三评”活动中经历了至少两轮的上课和三轮的评课,研究、实操、讨论的过程对青年教师是一次很好的磨炼,也是一次难得的培训。课后各位老师自觉进行团队教学反思,写下在本次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思考完善下一步教学,培养每位教师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能力,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三、 三课三评活动的践行,实现科组“教·研·训”一体化

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基本保障,“三课”课例前对教材、教参、课标的研读以及课后对“三课”的评课研究与反思,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研”。培训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三课三评”活动为科组教师培训搭建了一个平台,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研究、实践、反思等一系列的行为就是一次很好的培训过程。

“教·研·训”一体化,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教”是“研”的基础,“教”是“训”的载体;“研”是“教”的反思与提升,“研”是“训”的过程和途径;“训”是“教”和“研”的结果和归宿。我校数学科组“教·研·训”一体化以专题课例研讨为载体,让教师在常态的教学中进行教研,在教研中得到了培训的提升,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训,训用于教”,有效改善了“教”“研”“训”分离的情况,以活动引领教师针对一个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开萍.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引领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J].学周刊,2018:21.

[2]赖心玲.实施听课、评课有效性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作者简介:

陈玉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MOOC时代社区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怎样利用教学后记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微课设计及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探讨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思考和幸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