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明代散文选注》,岳麓书社1998年版,标点有改动,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①诸暨:古县名,今浙江省诸暨市。②陇:同“垄”,田埂。③蹊:踩踏。④长明灯:昼夜不熄的灯。⑤韩性:字明善,元代学者,其祖先居住在安阳。⑥异:惊奇,惊讶。
[今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时,他把放牛的事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他家责问,为什么让他家的牛踩踏田里的庄稼,王冕的父亲很生气,就鞭打了他一顿,过后不久,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想成这个样子,何不他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呢?”于是王冕就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但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就收他做弟子,后来王冕成了大学问家。
[点评]
这篇短文语言精粹、叙事简练,通过几件小事突出王冕爱学、勤学的特点。王冕好学,可以用一个“痴”字概括:痴迷于听学生读书。他忘记自己放的牛;他的“痴”感动了母亲,让母亲成全了他读书的心愿:“痴”又让他可以无视“狞恶可怖”的佛像,“达旦”读书,最终让他成为大学问家。这里的“痴”是一种专心致志读书的态度,是一种坚定的志向。本文可以和语文教材中宋濂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對比阅读,试比较一下王冕的“痴学”和宋濂的“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