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效
中共白银市委党校,甘肃 白银 730900
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工作重心,而干旱山塬区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难点地区,为此,笔者选择深入会宁县土高山乡、草滩镇、河畔镇、白草塬镇、八里湾镇等干旱山塬地区农村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集中走访、分组入户、随机抽样、实地踏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了解真实情况并获取第一手资料,发现阻碍干旱山塬区农业发展的具体问题,试图提出解决实际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的看来,会宁县干旱山塬区土地利用及农业发展情况较好,近几年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一些做法及经验值得肯定并加以推广。
始终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工作底线,坚持把“一户一策”动态管理作为工作总抓手。县乡公路实现通油路,通村公路大多已经硬化成了水泥路。多年的农村危旧房屋改造项目的实施,广大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得到实施,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不断夯实百万亩全膜玉米、百万亩黑膜马铃薯两个基础产业,确保人均2亩全膜玉米、2亩黑膜马铃薯,实现基础产业保基本口粮、保基本收入。依托肉牛、肉羊、鸡等养殖业,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等种植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依托个体经营、技能务工、易地搬迁以及政策兜底等措施,确保完成精准脱贫任务。
全膜种植技术,广大群众已经完全认识到这一科技给农村旱地种植带来的巨大好处。机械耕作技术已经在除个别山沟村山地外的广大农村平地或山塬梯田地块中得到广泛运用,随之而来的就是农业耕作效率的极大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广大群众在农忙时节利用机械种植,解放了生产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务工或者从事其它养殖业或产业工作。塑料大棚技术在旱作农业中得到大力推广,高原大棚蔬菜产业正在兴起。
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喜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及村址建设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广场舞等全民健身活动也进入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提升。“互联网+”模式等新型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现代物流已延伸到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了现代物流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力改革建设举措,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策的认可度和知晓度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家治理的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以及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农村地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持续提升。
由于多年的全膜种植,土地病虫害多发及地力不足问题突出,每年40%的土地需要休耕恢复。农村塑料全膜的大面积种植一定程度给环保带来了考验,可降解地膜及农村废旧地膜处理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农村全膜种植带来的土地及作物病虫害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种植农产品品质存在过分依赖化肥,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增产不增收问题比较突出。连续的一膜多用,有的甚至为了节支,一膜用三年,虽然节约开支,可不利于土地休耕,难以将农业病害彻底消除,不利于作物生长。土地耕种效益波动大,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就以土豆种植为例,多年的市场低迷,农民们种植积极性持续低迷,仅仅种一点供自己使用,包括玉米、小麦、大豆等,低收益让种植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籽瓜产业链短的问题,使得籽瓜种植业受到极大的影响,籽瓜的外销受市场低迷影响,连续多年有市无价,农户种植籽瓜效益连年下滑,多年增产不增收,挫伤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推动发展特色产业的探索和尝试,例如,会宁县草滩镇麦李村的高原大棚蔬菜种植,断岘村的高原红葱种植,土门岘镇的大棚荷兰豆种植等,在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政府无法主导市场,也使得推动产业发展居于被动地位,并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和认可,农户看不到市场效益,只看到市场风险,产业发展推动难度较大。土地投入与收入无法成正比,农民靠种植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任重道远。
引洮工程的实施,让广大农村的安全饮水得到保障,但由于管线长,供水成本高,维护保障问题较多,有些地方很难正常通水,能够正常通水的地方供水能力不足,农户靠洮河水保障养殖和部分大棚种植需要还不太可靠,山区大多数地方饮水还是靠水窖,一家最多不过3眼,在一些养殖户家中,大量用水问题是一大难题,发展规模化养殖没有条件。对于干旱山塬区农村来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的老祖宗已经证明这一点,但是利用这“一方水土”规模化种植、养殖,首先要解决缺水的问题。
虽然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但是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农业产业化就变成一句空话。同时由于留守老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使得整体上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科技运用还不充分,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大多数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存在攀比跟风等不良行为,有的只满足于现状,有国家的低保和扶贫政策的保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没有主动性。
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种植效益。如土高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