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层面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初中数学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默契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一种温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够与同学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关键词: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每一位初中數学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科成绩提高,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习进步,课堂上实现师生交流最直接的平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有效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学生参与,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精神。初中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教师的科学引导是分不开的,如果想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要敢于放开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通过动手、动脑来实现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 设计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数学教师要强调数学所要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数学知识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初中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管理,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学会后还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初中生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制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学习,通过小组能够增强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一定不能让学生随意的组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性格特点,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补。例如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你能计算吗?这里设计的教学片段,学生都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参与的学习活动。你能对你的解答做出解释吗?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多种不同的解法(依据乘方的意义,依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等)。通过交流把培养学生以理驭算的习惯、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这个教学活动设计片段,它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使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意义有价值,丰富了知识的内涵,感受了数学思想方法,感受了证明的必要性,学生不仅主动获得了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而且对法则的发生过程有了本质的理解.相应压缩了技能训练的时间。
二、 培养有效的解题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动预设的问题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带动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提高过程。数学知识学习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是一位位科学家通过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知识之花,是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因此,数学知识不是单纯的背诵定义和定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才能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指导思想。初中数学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作为教师不是把数学知识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足迹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在探索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在操作中发现规律,总结出数学定理和定义。学生在解决某个新问题时不要立足于表面,注意培养学生深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解完某个问题并不是目的,若就此了结,往往会失去更为宝贵的东西。引起学生的回味和思考,揭示问题的实质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更有益的启迪,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三、 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
教学是一门学问,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实际物品的展示,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这种方法不但便于把学生带动一个有效的情境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几何图形,为了让学生明白几何图形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如,制作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各个面、各条棱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空间观念。当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课堂教学主流以后,让许多的学生耳目一新,提高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课件中的众多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够把不同时空、不同地点的事物带到课堂中来,实现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把学生带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便于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回忆来增强学习的热情。“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一个好的情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是要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三是能尽快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知识本质。
四、 设计科学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的评价导向既要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又要升华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策略技巧,更要让学生谈谈积累的学习经验和获得的情感体验。有的教师在教学《垂直》一节时,设计问题:“请你用垂直一词说一句话”的新颖方式,有学生答:“记住垂直,跳远比赛不吃亏”。对学生而言,最好的鼓励莫过于对其想法的肯定、认同、赞同,伴随着强烈的满足感,每个学生敢于回答,提出见解,敢于自主思考。
参考文献:
[1]曹冬.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64+66.
[2]冯琪.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J].学周刊,2017(18):102-103.
作者简介:
牟伦荣,重庆市,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