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科素养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积累知识,以及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素养;课堂教学
学科素养包括知识、方法等多个方面,而历史素养指的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所取得的关于历史知识和能力等一系列的综合反映,这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效果可以使学生站在历史角度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一、 培养学生多元目标导向的历史意识
(一) 整体历史观
历史是由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假如单从一个角度或层次去粉丝和研究历史事件或是人物,那么只能够得到历史的一部分,所获得的知识也是不完整的。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去了解各个方面以及各层次的历史细节。例如,在讲解世界史中关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时,可以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来进行。在第一个使其中,日本完成了由封建社会制度向当时先进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也由此成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紧接着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企图通过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形成联盟,瓜分世界。而后,在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这一举动基本摧毁了日本在二战前的发展成果,也因此致使日本在二战结束后沦为战败国。在战后的经济重建过程中,日本依附于美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可见,将日本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过程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明确历史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从而树立全面的历史观念。
(二) 爱国意识
初中生处在认知的培养阶段,需要更多正能量的加入,以此来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而爱国意识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对祖国产生凝聚力的源泉,初中历史教学更要落实其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培养、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从八年级开始,中国历史的学习进入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从开篇的鸦片战争到近代化的起步,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等等,无一不体现着中国近代史中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正是应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教师应在近现代史教学中应让学生们从历史人物背景出发,探索他们为祖国复兴所做出的一切,了解这些人们的内心,从而唤醒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三) 时空观
只有在正确的时间线上,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才能够深入地了解并探索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有效地处理好历史问题。梳理历史时空观,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立足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教学与练习穿插,通过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思维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史实本质的挖掘能力,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知识、图片、文字、影像等感性资料来让学生展开分析,通过直观的材料,探究各类史实之间的因果关联,分析这些史实之间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时空观素养。
二、 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 以问题为中心
教师要判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次,然后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其能够融入其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如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给出相关问题,要求快速地完成与问题相关资料的阅读、分析和总结,这一过程就是在让学生找到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史实证据,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强化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表述水平有着引导作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历史课程特征,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来创设问题情境,逐渐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例如,在“美国的独立”中讲到美国1787年宪法时,教师让学生们通过以下材料来探究“宪法”的完成条件:每个州仍享有主权、自由和独立;国会,是唯一一个中央权力组织;邦联政府不能对各州进行征税活动和监管他们的经济贸易;邦联没有最高的行政负责人及司法官员,就不符合邦联权力行为没有制裁功能的准则……以此提出问题:邦联制度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哪些影響?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学生通过问题在材料中进行搜寻,感受到美国当时对于联邦政府建立的迫不及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表述水平。
(二) 课堂探究讨论
通过与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探究,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环节。例如,在“洋务运动”一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各方学者对于洋务运动所持的不同观点,然后引发学生的讨论。有人觉得洋务运动加速了我国近代化的进程,体现在所建立的军事及民生企业对后世差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也使得我国的近代经济得到了发展;有人觉得洋务运动存在诸多不足,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各种措施也完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如果它成功了,那么也只会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变得更加长久。教师最后则可以告诉学生:综其观点来看,判断历史史实的标准是观察事件是否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史实的观念。
综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首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能够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目的地、合理地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9):36.
[2]邓玲.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79.
作者简介:
贾超,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石桥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