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对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评價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在新课标深化实施的背景下,应该怎样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教学效果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教学过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效教学除了要求课堂教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之外,更加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是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实现的。因此,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一些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方式来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也会通过以下几点来谈一谈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 实施情境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评价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恰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此,情境教学是教师可以采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所谓情境教学,主要就是通过一种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毋庸置疑,这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意愿,我在教学时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创设了教学情境,故事的内容是:一千多年前,国外有一位十分富有的国王,尽管他权力无边,但生活中好像没有什么事能够引起他的兴趣,于是他决定:如果谁能够让自己开心的话,他将重重赏赐这个人。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了宫殿当中,拿出了自己发明的玩意儿(国际象棋),他简单给国王讲解了游戏的规则,国王学会之后,马上就喜欢上了这个游戏,于是他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个人说:“请赏赐我一些粮食吧,就在这个棋盘当中放入小麦,从第一个格子开始,依次放入1粒小麦,2粒小麦,4粒小麦,8粒小麦,就按照这种方式,一直放到第64个格子。”国王马上派人去搬小麦……在故事的高潮处,我终止了这个故事,并让学生想一想按照这种方式大约会需要多少粒小麦,然后猜测一下国王能不能满足这个人的要求。由于学生此时已经被这个故事吸引,于是纷纷思考起来。最终,通过故事营造的教学情境,有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二、 引导合作学习
在新课标的理念当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学习,同时,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一来,既能够使学生通过合作来集思广益,又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这对于保障学生的合作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椭圆》这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了合作学习。首先,我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准备好相关工具,把圆心分开成两个,绳子两端固定在两个定点上,用笔勾住绳子,画出一个椭圆。接着,我给学生提出了问题:(1)在运动过程中,椭圆上全部的点满足的共同的几何条件是什么?(2)在绳子的长度相等的前提下,为什么所画的椭圆有扁有圆呢?(3)如果只把绳子的长度进行改变,而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所画的椭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4)椭圆和两个定点的位置以及定线段的长度有关系,那么给定了线段的长度以及两个定点的位置之后,是否能够画出一个位置确定的椭圆呢?之后,我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最终也比较全面地理解了这一节的基础内容。
三、 强化课后练习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教材中的内容之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这样在巩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在《平面向量应用举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对向量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中结合向量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一个人以每小时a公里的速度向东行驶,此时他感觉到有风从正东方向吹过来,而当他把时速增加到2a时,他感觉到风是从东北方向吹过来的,求实际的风向以及风速。最终,通过这个和实际生活有关的练习题,有效深化了学生对向量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总结来说,对于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的手段上进行改变,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琳.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初探[J].速读(中旬),2018(12):129.
[2]张锋敏.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13):80,122.
作者简介:
宋思贤,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巴中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