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逆反心理现象。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这也会导致部分學生对待生活和学习极易产生对立情绪。因此,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务之急便是深入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探究出正确处理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逆反心理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方式,更是深入贯彻我国对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育活动。然而,事实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是近几年很多高校学生开始产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所以,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学生的逆反心理,给予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以此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 导致高校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 生理和心理因素
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发展逐渐成熟,这一时期也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很多大学生开始想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尤为注重对自我期望的追求和满足。无论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他们过于强调自己的主观意愿,因此,如果周围的环境中出现有违自己主观意愿的因素存在,则极易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外在表现一般是心情浮躁,情绪低落,伴随着他们会寻找各种方法去消除对自己主观愿望有威胁的任何因素,这样的逆反心理实质上是他们认为的“自我保护”。
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还处于身心、情感和意志发展的不平衡时期,正是由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得大部分大学生的思维跳跃较大,身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情绪情感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起伏不定,对待外界事物持有较强的主观意识,追求个性发展,以及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与他人发生口角争纷。
(二) 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品质发展尚不成熟,对待外界事物存在较为片面的批判性。同时,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待事物不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也导致他们在事情的处理和认识上较为片面,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考虑不全面,有时甚至处理方式较为过激。有些学生因为过于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一旦与他人在意见上出现不和,即使自己的观点没有充足的论据,也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学生会为此走向极端。
二、 正确应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一) 提高学生对他人的信任感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相关教师尤其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应当加强对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视,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来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充分了解当下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过程中,务必要避免生搬硬套。凡是要实事求是,讲究工作效率,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端正教育态度,寻找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并且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主观意愿。此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当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谈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信任感,在充分获得学生信任的情感中,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健全人格。
(二) 科学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在进行教育引导之前,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当下大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高峰阶段,具体表现是学生不仅身体力量处于高峰阶段、心智高峰,而且想要获得他人认可的欲望也处在高峰期,学生在大学阶段也是极易发生超常行为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直接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求胜心较强,对于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情绪极易波动,对待事物疑心较重。因此很多学生极易产生自我灵活的思维、个性较强、对身心自由的追求同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及社会束缚之间的矛盾;较强的自我政治需求与社会道德法制之间的矛盾。作为教育者,要想真正帮助学生脱离逆反心理的枷锁,首先影响接受这些矛盾在学生身上存在的事实,然后探究解决矛盾的方法,以此寻找解决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
(三) 切实改进教育形式和方法
受当代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竞争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待事物有较强的主观价值理念,在为人处世上有较强的表现欲,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且急需要被周围的环境所认可和接受。所以,大学生通常对单一的、枯燥的教育方式较为抵触,一旦教育者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向学生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切记不能够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以免学生会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产生逆反行为。当下,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后,实施双方向交流模式,首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教育机会,教师绝不能无限放大自己的地位,认为学生应当以接受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主,忽视学生独立的人格,相反,教育者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和自己在交流、沟通中的地位,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谈论道理,明辨是非,在沟通中逐渐引导学生端正价值观。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应当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教育方法。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思想政治教育时抓住时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探究科学、高效的教育方法。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引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教育形象化,实现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之中,而是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三、 总结
教育者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学生的逆反心理绝不是无法治愈的顽疾,大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便是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只要我们端正态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待学生要具有足够的信心、爱心和耐心,此外,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多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前预防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矫正便可,因此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应当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黄启伟.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逆反心理及其疏导[J].长江丛刊,2018(2):235.
[2]杜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171-172.
[3]朱海燕.试论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35.
作者简介:
戴亮,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