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大班幼儿入学准备观研究

2019-12-02 10:10秦旭芳沈南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

秦旭芳 沈南

【摘要】本研究基于儿童视角,随机选取沈阳市S幼儿园32名大班幼儿参与研究,使幼儿通过马赛克方法表达自我对入学准备的理解,依据扎根理论借助Nvivo11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幼儿的入学准备观分为四种:物质准备观、经验准备观、能力准备观、茫然准备观。为推动入学准备教育,想幼儿之所想,教育者应满足幼儿合理物质需求,解幼儿之疑虑;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缓解幼儿之焦虑;锻炼幼儿多方技能,增强幼儿之自信;转变幼儿茫然认知,开拓幼儿之思想。

【关键词】儿童视角;入学准备观;马赛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9-0033-05

【作者简介】秦旭芳(1966-),女,太原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沈南(1992-),女,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入学准备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但在不断的改革推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儿童视角的缺失一直以来是入学准备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伴随着幼儿权利运动的开展及幼儿研究在学界的兴盛和不断地深入研究,基于儿童视角的入学准备研究观将帮助我们建构出一个更加深刻、丰富、有质量的入学准备教育,因此,此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和有价值的。国际上很多研究表明,“倘若幼儿在进入大班时没有体现出入学准备的优势,会导致与其他幼儿长期存在差距,甚至不断扩大,对于那些处境不利的幼儿而言更是如此”[1]。成人对入学准备的内容进行了主观的构建,试图通过成人视角下的研究去发现、验证、解释幼儿的入学准备。我国目前所做的关于儿童视角的入学准备观研究基本上仅处于“听”的层级上,倾听的方法也很单一,基本以访谈法或绘画法为首选来倾听幼儿的观点。鉴于入学准备观研究中幼儿参与机会较少的实践困境,本研究采用马赛克方法聆听幼儿的心声,寻找幼儿眼中的入学准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择的是沈阳市S幼儿园,并随机选择了S幼儿园大班组Z班的32名幼儿,研究者在该班持续了5个月的参与式观察,与幼儿建立了互信及亲密关系,这将有利于研究的实施。在研究的过程中,Z班的32名幼儿凭借自愿原则,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参与到研究中,实际参研人数在25~32人中浮动。

(二)研究方法及其实施

本研究采取幼儿研究方法——马赛克方法,使幼儿能够通过“多种语言”表达自己对入学准备的看法。马赛克方法包括自主摄影、图片选择、魔法毯、绘画法、幼儿之旅、地图制作、幼儿会议等参与式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现实情况选用绘画法、儿童会议、图片选择、幼儿访谈进行研究。其中绘画法、儿童会议、图片选择是分组进行的,每6人一组(具体有浮动),共5組;并对每位幼儿进行单独访谈。

1. 绘画法

儿童画是幼儿表达对周围事物内心感受与意愿的方式之一。研究中幼儿围绕“上小学的准备”主题进行单独作画,绘画结束后由幼儿向研究者讲解绘画作品的含义,研究者也会针对幼儿绘画作品向幼儿发问,了解幼儿对入学准备的想法。

2. 访谈法

当幼儿结束说画后,研究者便围绕入学准备话题对幼儿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目的主要是深入了解幼儿入学准备观念形成的原因。

3. 儿童会议

儿童会议强调的是“儿童”的“会议”,研究者作为话题的发起者不参与“会议”的内容探讨,儿童围绕“入学准备的相关话题”进行自由表达、讨论、反驳,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研究者始终扮演观察者与倾听者的角色。

4. 图片选择

幼儿从10张有关入学准备内容的图片中商议选出认为重要的6张图片,并按重要性排序,研究者将排序结果拍照保存并倾听幼儿选择及排序图片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此研究将儿童会议与图片选择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即以儿童会议的形式进行图片选择。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本研究运用Nvivo11质性研究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多媒体资料进行分析处理,Nvivo11能够直接导入原始资料,并进行编码[2]。由于本研究收集到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资料,在分析中可以直接找到每个编码的参考点,以增进本研究数据分析的真实性与可靠度。

研究共获得5组幼儿会议录像视频、32份访谈录音、5份图片选择结果、32份幼儿绘画作品,以此作为主要的分析来源。

首先,研究者将收集到的资料转化成word文本,在转换过程中为了保证真实性,完全采用幼儿的表达,进行逐字逐句地转录,然后根据扎根理论,尽可能地保证幼儿的原本意义进行编码。第一步:开放式编码——自由节点的建立,将与本研究有关的、重要的、明显反映幼儿观点的字、词、句进行总结提炼,并将其命名。第二步,轴向式编码——树状节点的建立,研究中对已经建立的自由节点进行了分类,将每类归纳出一个上位概念作为同类自由节点的树状节点,由此建立出树状结构。第三步,核心编码——核心类属的建立,此步是对树状节点进行类属分析,归纳概括出核心概念,然后将树状节点归纳到不同的核心概念之下即核心类属建立。本研究建立了四个核心类属:物质准备观、经验准备观、能力准备观、茫然准备观。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视角下入学准备观情况

研究者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从中归纳提炼出142个表示幼儿对入学准备看法的意义单元,依据142个意义单元进一步提炼出29个自由节点,在此基础上编码出9个树状节点,进而概括出4个核心类属。儿童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观占幼儿观点总数频次及百分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幼儿入学准备观的归纳整理后发现,幼儿对入学准备的关注度从高至低分别命名为物质准备观、经验准备观、能力准备观、茫然准备观。

(二)儿童视角下入学准备观

根据研究,持有每种入学准备观的人数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准备观(44%)、经验准备观(31%)、能力准备观(16%)、茫然准备观(9%),由此建立儿童视角下入学准备观念的分析框架。

1. 物质准备观:“求真务实,讲求实际”

物质准备观幼儿认为入学准备就是要做好各种物品准备,包括学习用品准备和生活用品准备。“上学要准备好书包、写字本、笔”(说画,C-SHW,20181009)、“要拿水果盒,我姐姐上学就带了”(说画,C-MXW,20181019)。幼儿基本上从学习和生活的角度思考入学准备内容,他们认为这是跟小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情。

在幼儿绘画作品中研究者集中了物质准备观幼儿的作品,整理发现该观念幼儿认为书包里应该装有的物品包括文具类、生活类、食品类、娱乐类等,可见幼儿认为应该准备文具和生活类的物品居多,还对携带食品和娱乐器械有所青睐。

2. 经验准备观:“始于体验,忠于天性”

经验准备观幼儿多表现出对知识经验或活动经验准备的重视,“要准备拼音、写字,会加减法”(访谈,C-YHZ,20181012)。而且研究中发现10名经验准备观幼儿中有6名幼儿有报学前班学习小学相关文化课的经验,另有1名幼儿由于家长是高校教师在家自行对孩子进行课业辅导,由此可见持经验准备观的幼儿多数已在入学前有过文化知识学习的经历。“我希望去看看要上的小学”(访谈,C-TXT,20181011)、“要体验当升旗手的感觉”(访谈,C-YYW,20181012),经验准备观幼兒也表现出对小学的好奇、向往,对于有关小学的事情跃跃欲试。

3. 能力准备观:“自我审视,补齐短板”

能力准备观幼儿多表现出对入学所需的各方面能力的渴望。如希望运动能力提高的幼儿告诉研究者“我希望上学前学会踢球,我想加入小学足球队”(访谈,C-LCR,20181011),研究者在日常观察中发现这类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表现十分积极,属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孩子。还有想提高自理能力的幼儿认为“要学会整理东西,我的本啊、笔啊总丢”(幼儿会议,20181023),这类孩子的作业本经常是卷页的,甚至偶有尿床现象发生,可见幼儿对自身问题很清楚,也急于改正。能力准备观中有个别幼儿关注自己的学习能力准备是否充足,“学会听讲,很重要!”(图片选择,20181026)。

由此可见,能力准备观幼儿对入学准备诉求多从自身短板出发,并坚信足以战胜自我,进而追求一种“可能生活”。所谓“可能生活”即如果一种生活是人类通过行动能力能够实现的,那么就是一种可能生活[3]。

4. 茫然准备观:“知之甚少,无备无患”

茫然准备观幼儿在调查中主要是表现出对入学准备的“无知”,不知要做什么准备,或者认为不需要做任何准备。“不用准备啊”(访谈,C-RZN,20181008)、“我也想不起来做什么准备”(访谈,C-LTX,20181015)。在儿童会议中该观念的幼儿多表现出沉默,跟随大家的意见。

(三)儿童视角下入学准备观成因分析

1.“生活导向”:日常所感,关切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儿已直观认识到入学与文具的关系,在幼儿眼中文具对于入学而言是一种富有仪式感的存在。幼儿认为准备好某些具体学习工具是对入学最直接的准备,“准备我们每天都能用到的本啊、书包啊、铅笔啊,就是这些现在常用的”(访谈,C-ZJY,20181018)。而且幼儿表达出对于文具用品准备的内心自豪感和喜悦之情,“准备好要用到的文具就代表要上学了,当小学生了,我会很高兴”(说画,C-WRB,20181011),可见学习用品的准备可给予幼儿内心一种自豪的暗示,时刻提醒自己角色即将转换。

生活是生而为人的本色,它无处不在。对于即将迎接全新学习生活的幼儿而言,他们关心那些细致入微的生活问题在上学后如何解决。“要带饭盒。因为小学不是各个班级都有餐盘碗筷给同学们准备好,小学老师都不管,需要自己带”(幼儿会议,20181030)。有幼儿作品《家校紧邻上学方便》,“左面的楼是家,右面的楼画了一个作业本代表学校,家校紧邻就不会迟到了,而且走着也不累”(说画,C-YZM,20181019)。物质准备观幼儿思考入学准备多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一蔬一饭、一行一立看似普通琐碎,却是我们对生活最应有的根本追问,幼儿在步入崭新的学习生活前始终带着对生活的关切。

2.“内外兼蓄”:外在压力的影响,内在体验的需求

外在压力易导致幼儿形成经验准备观。父母的教育焦虑常常会“传染”给孩子,当孩子打乱自我生长节律而配合家长的期望之时,也形成了相应的认知观,“上学前要学好写字、拼音、算术。妈妈说现在学会这些上学后就能跟得上了,要不基础打不好,就落后”(访谈,C-YHZ,20181015)。孩子在入学前产生较强的小学知识储备意识,多数幼儿忙碌于不同学前班的补习,这种“被忙碌”的幼儿是家长过高的期待投射于幼儿生活的结果。

内在的体验需求也促成幼儿更注重经验准备。对于学前幼儿而言,小学是一个富有神秘感的地方,他们对未来的小学充满各种想象,基于满足好奇心的角度幼儿希望入学前能够参观小学,对其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想去未来上的小学参观一下,所以我画了一个教学楼”(说画,C-LJY,20181018)。

由于幼儿对于陌生环境会缺乏安全感,提前参观小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的入学焦虑。另外,幼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大班幼儿可以轮流当升旗手了,使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国旗的威严,升旗的光荣。“得会升国旗,学会升国旗到了小学就有机会当升旗手了”(幼儿会议,20181018)、“升国旗是件很光荣的事,所以我想在幼儿园就能够成为合格的升旗手”(访谈,C-TXT,20181011)。幼儿向往小学更壮观的升旗场景,也努力使自己提前成为合格升旗手,守护内心的那份荣耀感。

3.“成长修炼”:快乐与能力提升并行

访谈中幼儿对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己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目的在于促进自我成长,期待小学生活无忧无虑。幼儿注重入学前的运动能力提升,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结交到新朋友。有幼儿作品《课间跳绳》,“上小学得交新朋友,但是如果运动特别厉害的话就容易交到朋友,可以和他一起玩”(说画,C-LCR,20181011)。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查中可见幼儿希望通过体育游戏这种方式去社交,这也是目前有研究者谈到的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基于幼儿对自身能力的充分审视,部分幼儿认为在自理和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当幼儿被问及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别时,幼儿常会想到上小学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确上学意味着成长了,亲力亲为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幼儿对此也有些许的担心。在学习方面幼儿对于自身听课表现不满意,存在溜号和信息捕捉不准确的问题,“上学要听课,所以现在应该锻炼学会听课,学会认真听老师讲话”(幼儿会议,20181023)。

4.“教育空白”:生长环境欠缺入学准备教育

茫然准备观的幼儿表示平时家长未跟孩子讲过小学的相关事情,因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同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接受着相同的幼儿园教育,但是每位幼儿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我认为上学没什么好准备的,幼升小是件很自然的事,所有人都得经历的,没跟孩子说太多,顺其自然嘛,我们小时候也不讲准备不准备的,不都过来了嘛”(访谈,P-LTX,20181101),而且家长平时也没有给幼儿安排任何文化补习班,幼儿对小学感到陌生,对于幼升小的角色转换也没有任何想法、感受可表达,研究者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相关性。

四、教育建議

(一)满足合理日常需求,解幼儿之疑虑(针对日常),创造条件,满足期待,加强日常生活

研究中发现幼儿关注的物质准备皆为日常学习、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幼儿看重的一纸一笔还是一蔬一饭,都是幼儿入学后的基础保障。家长应重视幼儿的基础需求,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期待与诉求,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要加强日常沟通交流,才能知其所想,行其所愿。

入学后由于幼儿生活节奏会发生明显变化,将要入学的他们有着或多或少不同方面的疑问。本文认为儿童心中有这些疑虑说明他在思考、在关心、在期待自己的小学生活,成人如若能够多与其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惑,尽可能给予其肯定的解答或与其商讨解决方案,消除一直以来的疑惑,能使幼儿怀着轻松的心态憧憬小学生活。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缓解幼儿之焦虑

幼儿表达了对入学相关活动的向往,他们希望提前参观将要上的小学。如有条件,园校可建立定期相互观摩交流,使幼儿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园校的交互合作还可深入到课堂文化、校园活动中来,使幼儿渐进式深入感受小学的魅力,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通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来展现,帮助幼儿真正实现减缓坡度、自然过渡,提高入学的适应性[4]。

另外成人应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不要将自己的焦虑无形中“传染”给孩子。

(三)锻炼幼儿多方技能,增强幼儿之自信

借由幼儿对各项技能的热忱,成人应“趁热打铁”发现日常中的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在自理能力方面,无论是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还是家庭生活都是很好的教育机会,成人不可包办代替,孩子不会因为成人的“不舍”而进步,反而会因成人的“放手”而成长。在学习能力方面,成人可以注重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不要鲁莽地给孩子贴标签,避免抹杀孩子的自信。在运动能力方面,孩子本性就是活泼好动,成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技能的练习,且应持之以恒。孩子如有些许进步,不要吝啬鼓励夸赞,应告诉他/她:“在你不断地努力、克服困难中,你的坚持终于战胜了你的短板。”

(四)转变幼儿茫然认知,开拓幼儿之思想

成人需要给幼儿适当的指引,可以带领幼儿参与入学的话题讨论、主题活动,成人应客观地讲述小学的相关事宜,使幼儿客观地自我审视,在其思考中开始产生“小学”这个概念,鼓励幼儿提出有关小学的问题,成人多与之探讨并启发幼儿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自我提升的方向与途径,告别对小学的茫然认知。这就是一个认识世界不断内省的过程,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

综上所述,成人与幼儿看待入学准备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点,成人关注入学准备中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入学意识、认知水平、一般性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等,但是基于儿童视角发现,入学准备中幼儿关注的是直观的物质准备、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内心体验感的满足;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幼儿的关注点是直接作用于其自身的方方面面,是其真实感受的表达。正所谓“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方不失其赤子之心”[5]。在幼儿研究中不忘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以童眼观童年,才能给予其恰当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夏竹筠,宋占美,张丹彤.当前欧美国家有关入学准备研究的最新进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52.

[2] 李晓文. 幼儿视野中的区域活动——基于马赛克研究方法[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3]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邹平. 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提高幼儿入学适应性[J]. 幼儿100(教师版), 2016(12):16-21.

[5]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8ZDA336-3)、2019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园校联盟模式下高校‘3H型研究生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9lslktyb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秦旭芳,wqxufang@126.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多通道开展儿童戏剧创作活动探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探析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缓刑》的儿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