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剑飞 陈敏
[摘 要]“互联网+”作业批改应该是互联网运用于教学环节的最后一关,教师在微博士等平台的使用实践中,提出了基于优质化的思考,使作业批改真正实现网络化、自动化、高效化,作业评价实现精准化、系统化,最终实现师生减负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作业批改;减负;微博士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68-02
也许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做最少的作业,考出最好的成绩,的确,过多的机械重复作业、低效作业、一刀切作业,因针对性不强、指向性不明、精准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许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愿望,有没有哪一天不用批改作业?的确,每天批改作业应该是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一个最大因素,改作业耗时大概为一个班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作业改完后,要对批改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类、记录等,所花的时间约15分钟,以一个老师教两个班为例,前期的基础性批改用时约90分钟,约占总时间的85%,后期的整理反馈占时约15%。众所周知,每次作业对师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检查反馈功能,可是前期批改所花的时间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把教师从改作业的烦琐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用更多时间来对批改作业后形成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找到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准突破学生在知识上的学习缺陷,我想,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双赢的。
目前,我们处在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中,教育者体验到了“技术改变教育”的魅力,技术触发我们对 “如何学”的深入思考,也关心着先进技术背景下“如何教” 的问题。教学常规中的各个环节都留有技术的痕迹:各种数学化课程资源、交流平台如超级课程表、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慕课网等给我们备课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课堂教学中除了最常用的PPT外,微课、希沃授课助手等延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作业帮、学霸君、猿题库、纳米盒等使作业辅导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考试的网上阅卷自动生成分析数据,人机对话自动批改,学生自主测评的APP如作业盒子、极算、一起作业等,使考试形式多样化。关于“互联网+”作业批改工具,笔者接触过微博士、拓维作业、同程批阅、啄木鸟查查、小猿口算等,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互联网+”作业批改的功能概况,现选取功能开发比较完善的微博士作业管理系统做个简单介绍。该系统在我校已使用近两年,目前仅支持初中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科目,教师、家长均要在手机上下载该系统的APP,数据库中存有教材及配套练习册的习题库,如果是教师自编自选的题目则提前传给系统后台。这些题目经过筛选后也会自动补充到后台习题库中,教师按传统的常规方式向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并在APP上勾选布置的题目,学生还是在纸质作业本上完成作业,完成后家长(或学生)拍照上传(选择题直接在手机上勾选答案)作业。这个过程耗时约两分钟,上传后的作业批改由后台完成,据悉,选择题直接机改完成,非选择题主要由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当天晚上完成(也支持教师亲自批改)并自动生成分析数据。如图1为一次全班作业的批改数据统计分析,图2为某个学生一次作业的答题情况分析,图3为基于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的一段时间的作业数据统计,图4为一个周期(两周、一个月或半学期)知识点巩固情况的动态变化。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从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四个层面提出三十条措施,俗称“减负三十条”。其中涉及作业考试的有三条: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涉及评价的有两条:采取等级评价方式,克服片面评价倾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不仅能改变“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人”这个总体目标,还能改变“如何培养人”这个教育所需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新技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往往是通过作业情况来反馈的,个性化的作业及学习需求用教育技术来解决是最便捷的。备、讲、批、辅、考是教学常规的五个基本环节,可以说批改作业是技术运用的最薄弱环节,众多APP设计只有枝节上的改进,未有突破性的进步,不能满足作业批改和评价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一是作业完成与批改受时空的限制,师生不在同一时间、空间上完成即时“对话”;二是学生的作业与教师的批改先是独立的双边活动,后来又要发生反馈与互动的过程。为贯彻“减负三十条”的相关精神,根据微博士等众多作业管理系统的APP设计及教学需要的实际,结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互联网+”作业批改应重点关注及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基于“减负三十条”的“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这就要求在技术层面“互联网+”作业批改的APP设计门槛低,无须添加新设备,方便是第一原则。走得最远的技术往往都是即学即会、简单易懂的,如PPT、微信、支付宝很容易改变我们的课堂及生活。新技术与学生原有的作业习惯及方式不能冲突太大,过渡要自然,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不增加额外负担。
第二,基于“减负三十条”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互联网+”作业批改作为一项新技术,一定要解决布置作业的科学合理性问题和批改作业自动高效的瓶颈问题,这也是衡量技术与教育实践是否深度融合的标准。“互联网+”作业批改对教师而言,要从简单、机械、重复、低效的劳动引导至大数据研判、个别指导、习题研究、教法重建上来;对学生而言,要从被动等待批改结果引导到主动发现错误进而自主学习上來,要从盲目的题海训练引导到精准学习与提升上来。
第三,基于“减负三十条”的“采取等级评价方式,克服片面评价倾向”,“互联网+”作业批改在评价上要有新创意,除了等级化的评价,还应该发挥信息技术大数据的优势,注重进步评价、成长评价,以评价为导向的“新作业时代”,作业分层、因材施教更易操作并落到实处,一键导出的错题集能节约学生的时间,作业的多样性及游戏化更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后作业时代”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数据功能、遗忘规律、知识特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准化的再设计,开发最合理高效的作业数量及呈现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对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延伸课堂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四,基于“减负三十条”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家庭交流互动”,根据假期(包含寒暑假)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不高、假期作业的批改及讲评效果不好等症结,教师和家长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业批改的即时批改功能,引导学生完成错题订正与反思,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家长而言,要从陪同完成作业升华到陪伴成长。作业辅导等各类补习班林立也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诟病,构建“作业批改+讲评+微课+智能辅导”一体化的技术框架也许是一个解决之道。
第五,基于“减负三十条”的“支持做好课后服务,切实抓好贯彻实施”,“互联网+”作业批改的改革,至少要在学校的层面推行,此改革需要家长的配合,也需要教师的共识和系统的培训,如果是少数教师的自发行为,往往会受到很多限制,容易半途而废。对学校来说,应减小顾虑,改变对教师批改作业的评价方式,“互联网+”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小学校园建设办学特色的体现,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再者,平台的设计性价比要高,廉价甚至免费,这样才能易于普及推广。如果很难做到免费,也不能增加教师及家长的负担,学校或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这项改革,“互联网+”作业批改的改革应该是最能让教师获得支持的,也是教师提升幸福指数、克服职业倦怠的有力举措。
减负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四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从上述情况可知,“互联网+”作业批改是有效解决当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有效举措,也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按照“减负三十条”的要求对“互联网+”作业批改进行顶层设计和深度开发,一定会使这项技术走得更高、更远,从而实现学生得到减负、家长得到解脱、教师得到解放,减负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