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初中生自主数学学习“三途径”

2019-12-02 03:35朱利敏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自主学习初中数学

朱利敏

[摘  要] 在“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数学学习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初中生自主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基于此,文章给出了三条途径:借助预习提纲,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引导自主探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鼓励独立阅读,推进自主学习深度.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途径

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更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不仅意识到生本的重要性,还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对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正确引导,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益. 近年来,为了突出以生为本,“先学后教”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全新教学方式. 在这一方式的引导下,很多地方自主创设了“课堂三导教学模式”以及“学案法教学模式”等. 就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来看,有些教师乃至学校就此成为名师或者名校,当然也不能完全忽视那些效果不甚理想的学校和老师.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并不能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降低了学习效度,致使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展开了研究,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途径进行探讨.

借助预习提纲,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十分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对预习提出相应的要求,那很多学生都不会对预习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大都是简单地浏览一遍教材. 很顯然,这种预习效果并不利于学生把握课堂教学重点. 为确保预习效果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突显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

1. 基于教学重点设计预习提纲

教师要基于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预习提纲,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数学预习指明方向.

例如,针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课前预习,可以设计如下提纲:(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是否具有唯一性?怎样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2)具体解的过程需要哪几个步骤?(3)如果利用数轴,怎样才能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上述三个问题紧扣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前两个问题,所呈现的内容既包括概念,也包括相应的解法,最后一个问题还链接了之前所学过的数轴,沟通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就此展开相关知识的自主预习. 学生针对这三个问题并不能完全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清晰,这样就会带着疑惑进入课堂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反而会更高. 提纲式的预习方式,既能顺利达到预习的目的,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能为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基于学生学情设计预习提纲

针对预习提纲的设计,须立足于学情这一关键基础. 教师不但要深入研读教材,也应当选择恰当的学习资源,引入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大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学案中不但需要明确预习的目标,也应当结合难度适中的预习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在学案的指导下,紧扣目标顺利完成预习任务,以保障课前预习效能.

例如,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学案时,教师首先明确提出了本节课的课前预习目标,其中既包括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也包括掌握其一般形式,了解其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够基于具体的问题列出方程,并将其化简为一般形式. 除此之外,还要体会方程模型思想. 这一方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其归纳能力. 还可结合以下例题: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面积为150平方米,已知宽比长短5米,求长方形的长. 将长方形的长设为x,根据之前所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列出方程x(x-5)=150,化简之后得到x2-5x-150=0.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对具体概念的实际掌握情况,在学案中,笔者还设计了x+7x=63,x+5y=40,(x-4)2=36等方程,由学生判断这些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在学案的引导下,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课的预习任务.

引导自主探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特别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课堂活动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主体地位以及价值,这样才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动性,才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实施. 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初中数学课堂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确保学生的实际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1. 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探究条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主体作用. 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促进能力的提升. 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领者的功能,积极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为其提供多元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快速地入情入境,并且自主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探究欲望,这样才能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进而提升“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性,既确保思维的活跃度,也使学生始终在学习的过程中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轴对称”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部分图形,其中既有蝴蝶、松树,也有建筑物、双喜字等,通过这些图形,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为其创设问题情境: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假如是,那它们的对称轴分别在哪里?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验证?这些问题的创设,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

2. 组织小组讨论,激活探究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举措. 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若干个学习小组的划分,每个小组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探究,然后选择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答以及深入思考. 这样,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激活主动思维,还能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尝试立足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掌握不同的解法,以实现对探究思维的促进以及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完成“勾股定理”的教学之后,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结合如下问题进行讨论:赵爽弦图所使用的是四个直角三角形以及一个小正方形,由此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借助面积的方式证明了勾股定理,你能否选择其他的证明方式?请分组讨论并展开验证. 这一问题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提升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能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既实现了对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也有助于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鼓励独立阅读,推进自主学习深度

针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首先需要学生基于阅读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而展开独立思考. 鉴于此,很多数学教师会选择“导学材料”以辅助学生的阅读,但是,当学生在完成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时,反而会陷入被动的思考状态,直接在书本中寻求答案,致使学习效能不高,这样对自主学力的提升也不会形成显著的促进作用.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及自主思考呢?就现行的教材而言,很多用于引发学生思考的内容或者链接重要概念、性質的部分都选择使用黑体字的方式呈现,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导学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画出本课重点,这样就能“逼”着学生深入研读教材. 教材中的例题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和设计的,有时在相同的题目中会包含几个小题,所使用的是相同的知识点,但是解决的却是不同类型的题,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基于各个小题,准确地把握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才能选择恰当的解题依据以及解题方法,把握解题技巧. 有时例题只有一个问题,此时可由学生自主尝试解题,完成解题之后再与书本展开对比,基于异同点把握恰当的解题思想、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技巧. 上述内容都能逼着学生深入研读例题,把握其中潜在的知识点以及所涉及的数学思想. 这样的阅读不会仅仅停留在浅显的表层,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管是动手操作实践,还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习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有力举措,而学生才是开展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以及引领者的重要功能. 实际上,教学方式并非是固化不变的模式,其中充满着灵动,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力,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保障高效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自主学习初中数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