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9-12-02 10:34黎浩晖张文标邓征智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治疗法病患踝关节

黎浩晖 张文标 余 斌 邓征智

(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 广东 肇庆 526000 )

在临床骨科中,踝关节骨折是一类十分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病发率,在治疗不严重的踝关节骨折时,通常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而治疗那些骨折无法复位、错位严重以及关节间隙骨折的病患时则需要给予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此方法实施后病患的恢复效果欠佳,半数以上的病患还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病患,长时间的卧床治疗还会造成病患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疾病[1-2]。本文主要针对近2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患展开研究,对比分析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踝关节骨折的60例病患进行研究,将所有病患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病患20例,女病患10例,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46.38±7.57)岁;对照组中男病患19例,女病患11例,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46.90±7.99)岁。分析病患的骨折类型,15例内踝骨折、18例外踝骨折、20例内外双踝骨折以及7例三踝骨折,骨折原因,有24例为车祸外伤所致、19例为重物砸伤所致以及17例为高空坠落所致。对比2组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差别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观察组病患给予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为病患给予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以手法复位的基础上与点式复位钳复位固定外踝骨折,将腓骨长度恢复正常,同时让其解剖复位,运用C臂X线透视机对其展开透视观察,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后,再于腓骨远端切开一个0.5cm的切口,用拉力螺钉或者2枚克氏针加以固定,对克氏针进行撬拨处理,让内踝骨折达到复位的效果,经透视观察复位满意后,给予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处理。再通过透视观察病患后踝骨折,若其位置达不到要求则需要继续对克氏针进行撬拨处理,复位后踝直至解剖位[3]。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在复位过程中发现胫腓骨存在联合分离情况,必须在关节间隙水平上方2cm处以及背伸踝关节的90°,用1根螺钉从外至胫骨内拧入,注意踝穴缩窄问题的出现,在螺钉拧入时不用做攻丝处理,如果骨折块存在旋转改变问题,则还需要向里打入1枚空心螺钉。在骨折处被完全固定后,实施X线检查,在确保踝关节复位位置完全,将切口闭合,对伤口做包扎处理[4]。对照组病患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体位与麻醉方式与观察组病患一样,手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不对骨折区以及周边软组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复位完全满意后运用螺钉固定住,将切口闭合,并做包扎处理。2组病患均给予术后治疗,为防止感染情况的出现,必须完成手术3 天给予抗生素,如果是老年病患还应当做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对其患肢实施制动处理并抬高,无菌换药。手术后3天叮嘱病患在病床展开足趾与膝关节功能锻炼运动[5]。手术后5天再次给予X线检查,一旦出现踝关节稳定性不理想、内固定不稳固的情况则需要给予石膏固定法,同时针对病患的具体情况推迟下地功能锻炼的计划。

3 评定方法:对2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评估情况进行观察,踝关节功能恢复评估运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以病患术后踝关节骨折部位的稳定性、病患主诉、踝关节运动状态、术后日常运动能力、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踝关节外形等实施综合性的评价,总分值为100分,共分为4个等级,即优位(>95分)、良位(91-95分)、可位(80-90分)以及差位(<80分)。

5 结果

5.1 2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各项目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病患的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45.72±10.43)分钟,对照组为(67.18±12.64)分钟,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18±1.66)天,对照组为(12.31±2.17)天,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57±2.68)周,对照组为(14.16±1.69)周,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5.2 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共有2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包含1例内固定松动或断裂、1例踝关节僵硬;对照组共有7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包含2例内固定松动或断裂、3例踝关节僵硬、1例切口感染以及1例骨折延迟愈合,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见表2。

表2 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5.3 2组术后Baird-Jackson功能恢复效果评估情况对比:观察组病患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病患术后Baird-Jackson功能恢复效果评估情况比较(n,%)

讨 论

踝关节是由距骨上方关节面以及胫腓骨远端所构成的,共分为3个部位,即后踝、内踝与外踝。其中,踝关节的外踝稳定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有相关学者表示外踝与踝关节有负重关系十分紧密,它占据整体踝关节负重的1/6[6]。对于踝骨骨折病患的治疗中腓骨旋转纠正与腓骨长度的恢复是必不可少的,就创伤所致使的踝关节骨折情况来说,软组织通常会呈现出肿胀状态,最佳的手术时间选择在骨折区产生水肿状况之前实施,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血肿情况的出现,若骨折区皮下水肿已经呈现,则应当延迟手术,在软组织肿胀消除后再给予对症治疗[7-8]。踝关节骨折必须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以骨折后的8小时以内进行为最佳,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产生[9]。

踝关节骨折损伤有着极为复杂的机制,骨折处韧带的完整修复以及正常复位固定是踝关节功能锻炼的前提基础[10]。解剖复位则是关节功能恢复的良好开端,所以,无移位的骨折则可通过石膏外固定治疗,对于轻度移位骨折可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对于移位较大的病患应当选择手术治疗[11]。当前临床中,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案一般以切开固定术为主,此治疗法已经获得了大多数临床医师以及病患的认可[12-14],尽管如此,在后续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它对于骨折区的局部软组织以及血流供应情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类问题往往对骨折术后骨痂的形成以及术后的恢复有相应的阻碍效果,与此同时,切开固定术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切口,手术后极易引发外露内固定以及切口感染等不良并发症,而且它对于病患下地功能的活动时间也会造成延长问题,这些均对病患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15]。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30例病患选择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对照组的30例病患则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各项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文献资料显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在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失血量等方面产生的例数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更佳,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其中,观察组病患的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45.72±10.43)分钟,对照组为(67.18±12.64)分钟,观察组病患的术中出血量为(17.25±3.99)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51.67±5.93)ml,这表明对照组病患的手术暴露程度与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病患,而切口感染的情况也会相当的增多,踝关节区域血流供应的破坏度也会提高,骨折的愈合效果将无法超越观察组病患;对比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2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包含1例内固定松动或断裂、1例踝关节僵硬;对照组共有7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包含2例内固定松动或断裂、3例踝关节僵硬、1例切口感染以及1例骨折延迟愈合,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观察2组术后Baird-Jackson功能恢复效果评估情况,观察组病患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上可见,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此术式除了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外,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产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治疗法病患踝关节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不同根管治疗法应用于牙髓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失眠的物理因子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