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云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康复医院,辽宁 沈阳 110148)
下肢不等长是指双下肢长度不一致。多数患儿由脊髓前角灰质炎而导致下肢生长迟缓引起[1]。当患儿双下肢长度相差超过3-5cm时,应进行等长手术治疗,以纠正患儿跛行步态及骨盆倾斜和代偿性脊柱侧弯[2]。虽然目前临床Ilizarov矫形术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术后仍存在针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肌肉挛缩、新骨延迟愈合和僵直、轴向偏移等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出现[3]。为了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不仅需要术前的全方位设计及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的护理同样是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本院通过对照护组患儿采用医护合作工作模式进行日常护理,降低了患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进行Ilizarov矫形术的56例双下肢绝对不等长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8±0.8)岁。纳入标准:(1)双下肢绝对不等长患儿(外伤后骨不连接、外伤后遗骨骺损伤、感染后骨大段缺损、外伤后骨畸形愈合等);(2)接受Ilizarov技术结合胫骨延长治疗者。排除标准:(1)双下肢相对不等长患儿(臀肌挛缩症、骨盆倾斜、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全部患儿中外伤后致双下肢不等长者31例,感染后致双下肢不等长16例,发育畸形致双下肢不等长9例;患儿术前双下肢相差3.6-8.9cm,平均(5.98±1.26)cm。将参与研究的患儿分为对照组26例(2010年6月-2013年6月)和观察组30例(2013年7月-2016年6月)。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于患儿入院时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在麻醉(静脉复合加硬膜外阻滞)状态下,横行截断短缩下肢骨膜下腓骨,并各穿入2枚2mm克氏针于胫骨截骨上下两端,同时组装好Ilizarov外固定架,截断骨膜下胫骨,将Ilizarov外固定架调整固定,最后将切口逐层关闭缝合。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若无异常术后7天可出院,并开始对外固定架螺帽旋转调节肢体长度,每天4-6次,共延长1mm,14天后拍X线片复查。门诊随访每2-4周1次,对外固定效果、截骨端骨痂生长情况、延长方法及速度是否正常及有无并发症出现等进行评估,此评估应坚持至外固定架拆除后1-2年。(1)对照组干预方法:指派管床医师与责任护师严格按照术前治疗规范及护理常规进行准备,如帮助患儿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对患儿给予心理支持,患肢皮肤准备等;术后对患儿病情变化严密监测,观察有无并发症情况出现,指导患儿合理饮食及活动,帮助患儿调整体位等。出院前管床医师指导患儿家长Ilizarov固定架肢体延长的操作方法,护士指导患儿家长对针道进行护理及出院后的随访时间,并有医师对患儿家属进行肢体延长操作和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指导。(2)观察组干预方法:照护组采用医护团队合作照护模式,由医师组长、管床医师、责护组长、责任护士共同对患儿术前、术后健康问题及照护重点进行评估及处理,采用个性化照护模式,针对患儿的病情、年龄及个性,并结合患儿的自护能力及家长照护能力制定照护计划。对患儿术后的生命体征、肢端循环灌注及感觉运动神经功能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对患儿术后疼痛及伤口肿胀等情况及时评估并处理。同时,医护共同参与术前沟通和术后的查房巡视,对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并制订康复计划。以培训方式指导患儿家长Ilizarov外固定架的肢体延长操作及针道护理方法,对照护者的居家护理能力进行评估,医护共同指导居家患儿的饮食、肢体延长操作及针道护理和康复训练等。
3 观察指标:对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依据针道感染情况分6级进行评估,1级:局部红肿但渗出少,加强护理便可控制。2级:局部红肿、疼痛、压痛和渗出较多,除加强局部护理外,还需配合抗菌药物进行控制。3级:局部症状与2级相同,但抗菌药物无法治疗,需将感染部位的克氏针进行更换。4级:多针感染并松动,需将整个外固定器拆除。5级:针道感染较重,在X线片上可见针道周围出现骨骼感染现象。6级:针道周围出现间歇性渗出及死骨形成,需对针道周围骨骼进行刮出手术。
5 结果: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1年后,依据肢体延长疗效评分标准进行最终疗效评定,观察组患儿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儿肢体延长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并发症方面,2组患儿均无骨髓炎、神经血管损伤及骨质疏松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但2组患儿的并发症总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8,P=0.0222),但单项并发症如局部皮肤损伤、针道感染(2级)、再骨折、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n)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肢体延长手术技术已日趋成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具研究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9.6%-11%[4]。在手术及术后照护过程中,采用医护协同方式做好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指导出院患儿家长做好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效果的维护,掌握正确旋转螺帽进行肢体延长及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本次研究对象中,虽然因样本量小,2组间肢体延长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最终疗效评定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道感染、局部皮肤损伤、再骨折、关节僵硬、肌肉挛缩等术后并发症总例数的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医护合作照护模式可减低双下肢不等长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儿达到最好的治疗结局,促进患儿的康复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