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 Colles骨折的护理

2019-12-02 09:45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夹板桡骨移位

张 琼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Colles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指桡骨下端的骨松质骨折,其病变部位多处于桡骨下方2-3cm范围的骨松质部位,在所有类型骨折中约占7%-10%左右,大多属于粉碎性骨折,会对关节面造成破坏,中老年是其主要的发病群体,且女性多于男性[1-3]。Colles骨折主要是患者在向前跌倒过程中,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根部着地,导致暴力自下而上传导,并与向下的身体重力构成剪切力,共同作用在桡骨远端,导致粉碎性骨折[4]。当前对于Colles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2种,相关研究表明,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并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为进一步证实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疗法对于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所收治的300例Colles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予以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及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并分别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及临床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此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5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300例中老年Colles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86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0-82岁,平均年龄为(54.2±1.8)岁;患者病程分布在2-15小时,平均病程为(6.3±1.6)小时;病变部位包括:88例为左侧,62例为右侧。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85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2-80岁,平均年龄为(53.8±1.6)岁;患者病程分布在2-16小时,平均病程为(6.8±1.7)小时;病变部位包括:89例为左侧,61例为右侧。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因而二者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1)症状与体征:患者在受伤后其腕部疼痛且迅速肿胀,一些骨折移位比较严重的患者,表现出餐叉样的畸形,患者腕关节与前臂相应旋转运动以及手指活动都会由于疼痛而受到限制,在桡骨远端位置出现压痛,并且可能触及到桡背侧移位相应远折端。(2)X线上,骨折典型的错位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①桡骨远端其骨折块转向背侧移位;②桡骨远端对应骨折块转向桡侧移位;③骨折处转向掌侧成角;④桡骨短缩,并在骨折位置有背侧骨质的嵌入以及短缩骨折;⑤桡骨远端对应骨折块旋后[6]。

3 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并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首先运用10ml 0.75%的利多卡因药物实施麻醉,在确定断端部位以后,从前臂骨折位置背侧将麻醉药物缓慢注入到断端位置。经充分麻醉后,患者保持坐位,向外伸展患肩部至90°,并屈肘前臂旋前至90°,医护人员以前臂近端予以对抗牵引,主治医生以两手拇指于背侧位置并列把握患肢的骨折远端,后两食指微曲放置在掌侧骨折的近端,而其余手指将患者的大小鱼际牢牢把持住,并示意牵引对抗,时间3-5分钟,在轻度移位和整复过程中两拇指同时挤按掌侧,并向上缓慢提起2食指,同时屈腕对骨折掌侧成角予以适当纠正。运用折顶法实施重度移位和整复,以牵引对重叠移位充分纠正,双拇指挤压患者掌侧,并向上缓慢提拉双食指,且掌屈尺偏;共运用4块前臂小夹板,经手法复位以后,前臂运用宽棉垫进行包扎,将4块夹板按顺序摆放好,且末端弯度均一致朝向外侧。将3条绷带按次序绑好,要求松紧度均能上下移动1cm为宜,密切注意患者手指颜色变化、麻木等情况,适当调节绷带的松紧度。在胸前将前臂悬吊至3-4周时间,在固定期应严密监测肢体的血供情况,如果患肢出现麻木、发凉以及颜色紫暗等情况应立即向医师进行报告,采取及时予以处理。在手术后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1)健康知识宣教。通过展板宣传、多媒体等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关于Colles骨折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致病原因、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2)心理护理干预。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辅导,以消除患者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同时严密监测患者术后固定部位相应血供情况,并指导患者饮食以保证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并同时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恢复移位操作方法与研究组相同,恢复后由医护人员继续对石膏进行牵引固定,以手法塑形对石膏进行固定和定型。医护人员站于患者的外侧,并将患腕放置在膝部的上方予以尺侧,而右膝则支撑在左手的背侧,右手掌与鱼际部位抵在桡骨的背侧。在石膏凝固以后逐渐减小牵引力,等固定2周以后,以前壁功能位管型石膏进行替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活动肢体的关节,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4 观察指标: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等指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如下[7]:(1)优: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肢体活动自如,且功能恢复至正常,握力与对侧一致,掌屈及背伸减少不足15°;(2)良:时有疼痛出现,且无法剧烈活动,功能与握力趋于正常,掌屈及背伸减少为15°-30°;(3)中:经常疼痛,且活动轻微受到限制,功能与握力均减退,掌屈及背伸减少为30°-50°;(4)差:疼痛症状持续性存在,且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功能与握力有明显减退,掌屈及背伸减少为50°以上。

5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此次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并给予x2检验,若结果有P<0.05,则提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6.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3.33%,比对照组患者的74.67%明显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6.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比对照组患者的11.33%明显偏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6.3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均比对照组明显优越,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 论

Colles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因桡骨的下端膨大,且属于密质骨和松质骨的交界部位,在受到间接暴力作用时,身体遭受的冲击力将于地面的反作用力共同作用于桡骨部位,导致肘部外伸,前臂旋前,致使桡骨下端的骨折远断端转向桡背侧移,且掌倾角与尺倾角也出现。因这部位的血运比较丰富,及时而有效的手法复位及固定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临床上对于Colles骨折多运用闭合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粉碎性colles骨折,通常会累及桡骨关节面且伴有较严重的移位,或是下尺桡关节的脱位,若运用手法复位效果较差,可对患者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手法复位治疗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且见效快,带给患者的痛苦小,因而患者容易接受。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应尽早复位,且复位手法要准确;小夹板的松紧要适度,以保证患肢血供情况良好;加强肢体功能的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8]。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3.33%,比对照组患者的74.67%明显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11.33%明显偏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优越,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9-11],表明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并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治疗中老年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并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治疗中老年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夹板桡骨移位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