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

2019-12-02 09:29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挫裂伤颅脑护理人员

高 倩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类危险性极大的创伤性疾病,一般是指患者在受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其病情复杂,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易出现多种并发症[1-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难度极大,护理风险较高,在临床中需给予患者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3]。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其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9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3.5±3.9)岁;脑干损伤5例,广泛性脑挫裂伤8例,脑挫裂伤伴颅脑血肿20例,颅内血肿伴脑疝2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5-66岁,平均(44.2±4.1)岁;脑干损伤6例,广泛性脑挫裂伤9例,脑挫裂伤伴颅脑血肿18例,颅内血肿伴脑疝2例。采取SPSS19.0软件分析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的差异,P>0.05,实验可行。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护,给予吸氧、输液、降颅内压、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多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患者及其家属会伴有严重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向其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情况等,以消除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主动表达内心想法,多关心和鼓励患者,向其介绍良好情绪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可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以改善情绪状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热情、有耐心,以赢得患者的信任度。(2)苏醒护理。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呼唤患者名字或播放患者喜爱音乐的方式促进其苏醒,还可采取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患者皮肤以促进其苏醒。还可辅以高压氧治疗加快脑组织功能的恢复,缩短苏醒时间。(3)思维训练。可通过看书看报、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锻炼患者思维能力,以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4]。(4)功能康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有计划的肢体锻炼,需指导无法下床的患者进行床上活动,指导其进行四肢屈伸运动,在患者疾病恢复时可进行床旁站立、行走等运动[5]。(5)饮食护理。需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以提升胃肠道供血,提升体质;对于昏迷患者可采取鼻饲的方式给予营养支持,但需控制好食物的量和温度[6]。(6)并发症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电解质紊乱、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继发性感染、脑疝、压疮等,在临床中需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监测,并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采取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保持皮肤卫生、勤换洗床单等方式预防压疮;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以预防感染;脑疝预防: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适度抬高床头,以维持呼吸畅通,合理规避引起颅内压上升的因素,可采取利尿剂降低颅内压,尽量少搬动患者,给予吸痰护理,嘱咐患者不得用力排便,躁动者可给予镇静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患者抗酸剂,并定期对其进行胃液潜血检查,以防其出现消化道出血,给予恰当的营养支持,宜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无法自主进食者可通过补液、鼻饲的方式给予营养支持;在患者受伤后6小时内给予其降温处理,并密切监测其体温变化情况,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出现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电解质。

3 评价标准:(1)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预后情况分为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度残疾、轻残或无残5项,预后良好率=(轻残或无残+中度残疾)/病例总数×100%。(2)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对比2组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继发性感染、脑疝等并发症的例数和发生率。(3)比较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取ADL评分和NDS评分分别评估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ADL评分以高者为佳,NDS评分以低者为佳。(4)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分析2组患者生活质量,共涉及活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佳。

5 结果

5.1 2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n,%)

5.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5.3 2组患者ADL和NDS评分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前的ADL和NDS评分相比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ADL和NDS评分对比分)

5.4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2组比较P<0.05,详见表4。

表4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危害极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并威胁其身心健康[7-8]。诸多研究认为,在临床中除了需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还需辅以恰当的早期护理干预,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其康复进程,最大限度保障其身心健康[9]。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护理服务对患者疾病康复的作用,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10]。诸多临床研究认为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能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功能康复、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诸多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可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缩短其康复周期[11-12]。早期护理干预是一项具有预见性、整体性、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其临床应用利于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高要求,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13-14]。本次实验表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利于改善其预后,患者预后良好率高达71.4%,电解质紊乱、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继发性感染、脑疝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且上述指标相比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本次实验结果与许美卿[15]的实验结果类似。

可见,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挫裂伤颅脑护理人员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双额叶挫裂伤后患者病情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