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恩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生长性、反思性和创新性的高阶思维,也是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倾听吸纳,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自省,更要鼓励学生摆脱惯性思维、敢于求异创新,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品格.
【关键词】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实践与思考
多年来,笔者逐步探索出了“三疑”,即设疑、质疑、释疑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小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品格的养成,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设疑”——批判性思维品格的生长点
小学生因受其身心特点的影响,时常会认为教师讲的肯定是正确的.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消除学生盲目从師从众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故意设置一些错误、适时增加一些迷惑的因素,诱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他们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针对学生常常忽略自然数1的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1)写出约数:分别写出2,3,4,5,6,7,8,9,10,11,12这几个数所有的约数.(2)启发思考:按照每个数约数的多少,可以分哪几种情况?(哪些数只有两个约数?哪些数有两个以上约数?).(3)拓展延伸:如果再这样写下去,所写数约数的个数是不是都可以分成以上两种情况?试一试!(4)置错引思:是不是按照约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所有自然数也分成两类?(学生几乎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5)启发思考:有没有什么数,它约数的个数既不是两个,也不超过两个?(6)学生概括: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类,会有哪几种情况?学生都做出了正确的回答.
怀疑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没有怀疑就没有批判性思维.因此,巧设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是诱发学生产生批判意识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学为中心”的思想,创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对权威和标准答案的盲从心理;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最后,要还学生“判断权”,就是在面对思维的结果时,教师不轻言对错,而把判断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怀疑、甚至否定自己以及他人的观点并提出新的见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疑心大发”,从而产生批判意识.
二、“质疑”——批判性思维品格的支撑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另一种情况,一些小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之后,由于其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常会产生一种“你这样想,我偏要那样想”“你说你的方法好,我偏要找出你的不足”的逆反心理倾向.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这种逆反心理,就可以诱发学生产生另辟蹊径的心理需求,萌生批判意识,激活他们的思维.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揭示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请学生拿出学具圆片自己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经过动手操作,不少同学想出了办法.一名学生说:“可以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就可得到圆的周长”;另一名学生说:“可以把圆片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可以直接量出圆的周长”.我立即称赞这两位同学的方法巧妙!接着趁机提出了一个问题:“用这两种方法是不是可以量取任意一个圆的周长呢?”此时,我适时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经过短暂思考,有几名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质疑:“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这个圆,用这两种方法就不容易量出它的周长”.质疑的出现,使所有学生迅速认识到现有方法的不足,需要探索新的测量或计算办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领悟到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以前的结论,思维批判品格的培养正蕴藏在其中.
三、“释疑”——批判性思维品格的关键点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思维的自我反思机制?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正说明自我反省是形成批判性思维机制的有效途径.心理学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最大特征是认知主体能够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自觉地进行再思考,也就是“元认知”能力.因此,帮助学生建立顺畅的反思机制,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笔者的做法是外化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给思维批判活动提供材料基础.怎样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呢?在教学中,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摆摆、说说”,“想想、说说”等要求,引导学生把“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说出来;通过学生的说,暴露他们的数学思考过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1)议议说说.物体的体积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圆柱的体积会跟那些因素有关?圆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想想说说.怎样把圆柱体拼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索.(3)看看说说.在学生汇报、交流之后,多媒体演示圆柱体拼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再启发学生思考:圆柱体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4)完整说理.请学生完整地说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节课,以“说”贯穿始终,学生的思维过程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学生也对自身的思考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审视自身的思维过程,并逐步由不自觉反思转变为自觉反思,从而逐步建立思维的“释疑”机制.
皮亚杰认为:“由儿童去认识自己原有观点的错误所在,能够激起儿童的求知欲望,强化学习动机,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过程,就是在充分暴露认识矛盾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明辨是非的过程.恰当适时地引发学生展开辩论,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认知不断深化、发展,数学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开始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认识不清;针对这种情况,就大胆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思维的批判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