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域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11-29 11:24陈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党和后备军的助手,是党和群众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强对青年人的指导,必须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找出新时期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青团组织的深刻融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青年联盟;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上还处在迷茫期,极容易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人的培养和教育[1]。“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研讨会上强调:“当代青年是新时代前进的一代。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只有正确认识到共青团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的重要作用探索社会主义价值观域下的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内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2]。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2015年7月,中央政府首次召开集体工作会议,指出集团组织在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重要性。共青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肩负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重要使命和任务[3]。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时,刘云莲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相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需要“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打击大学生的思想”。总的来说,在新时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但是,关于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法律,内容,环境和载体的理论研究很少。现阶段,共青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少,研究水平低,需要进一步深化、系统、充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提出的科学理论和对形势的科学分析[4]。它是当前共青团思想教育工作的基调,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基础。它为共青团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也是共青团完善工作机制和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人才的根本保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确定了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影响校园师生行为取向的最基本价值和价值观,决定了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概括起来可以表述为文化健康、思想活跃、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以人为本、尊师爱生、充满活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严格管理、学术自由、文明进步、知荣拒耻、校风优良、民族团结、党派和善、内和外顺以及人与人和谐、人与校园环境和谐。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学校科学发展、人才培养的促动力。

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内外机制不协调

作为一个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内外協调不顺畅,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社会发展速度日趋加快,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的目标处在社会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第二,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内部各要素必须与社会形成有机关联性,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但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三,由于内外机制不够协调,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抓不住开展工作的时机。

(二)教育资源整合不够科学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高校的发展过多的重视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存在一定重视上的偏差,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三)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共青团领导干部人数和专职干部人数,为了兼顾学校的规模和工作的需要,有必要确保共青团工作的正常发展。学生人数在10000以下的学生人数中,专职干部的设立不应少于5人;规模在10000人到25000人的学校,不应少于9人;而规模在25000人以上的学校,不应少于12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都未能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无论是在队伍的数量上和队伍的质量上都有一定的缺陷。

(四)组织活动影响面不广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开展的,要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就必须创新学生活动形式、丰富学生活动内容,进一步增强团体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但目前高校的学生活动大多形式过于单一,内容缺乏创新,学生普遍参与度低,活动“被观众”现象严重,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域下的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核心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规范指引、行为领航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需通过细致、全面、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特别是形式多样,思想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基础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在中国高等教育中逐渐形成系统和形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核心教育理论体系,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主义最全面,最系统的理论。但是,理论教育和宣传不能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和教育中,应该抛弃一些现有的口号。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话语,使大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巩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营造大学生情感升华的文化环境氛围

要积极发挥高校党委的主导作用,在校园内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以便对学生进行健康思想引導。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有必要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更具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添加更多的教育渠道,鼓励学生了解实践中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要求。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增强大学生的认识,改变以往的高校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自我的积极性。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付诸实践,通过建立模型,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渠道。

(三)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指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针对和规划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现思想和内容的统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形成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社会实践思想内容体系。学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知识的掌握与社会的奉献相结合,通过锻炼,可以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具有独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主流价值观。利用各种机遇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氛围,让大学生巧妙地接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邵琳.浅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人文之友,2018(17).

[2] 王允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黑河学刊,2018(5).

[3] 何强.浅析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华人时刊(中外教育),2011(11).

[4] 李泽泉.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论述[J].观察与思考,2017(11).

基金项目:2018年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调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18JY017;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廉政《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XLZ-001。

作者简介:陈龙(1988.10- ),男,汉族,河南固始人,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