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9-11-29 03:48:32张克光何志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阑尾炎

张克光 何志君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广东珠海 519000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较多,早期的手术切除阑尾、避免阑尾穿孔及坏疽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单纯手术在术后容易引发感染,由于部分患者在术前即存在腹腔内炎症,手术无法完全清除所有炎性组织,导致术后腹腔内感染的几率较高,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导致手术失败[1]。因此在术后辅助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抗生素药物的选择是抗感染治疗的关键。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能够覆盖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等病原菌,产生广谱抗菌作用,增强术后抗炎疗效,降低感染发生率[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 年12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50 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 例,男13 例,女12 例,年龄19 ~64岁,平均(37.9±10.2)岁,病程1 ~6h;对照组25 例,男14 例,女11 例,年龄18 ~62 岁,平均(37.2±10.5)岁,病程1 ~5h;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WS-ES 指南-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管理》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标准[3],脓肿局限于阑尾,均采用择期阑尾切除术治疗;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有手术禁忌者、伴阑尾穿孔者、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等严重内科疾病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方法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阑尾切除术治疗,行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右下腹麦氏区常规消毒、铺巾,于麦氏点附近做一3 ~5cm 切口,逐层切开,进入腹腔,探查阑尾,用吸引器吸除腹腔内渗液,在阑尾根部周围放置纱布进行保护,彻底切除阑尾,若残余阑尾坏死残端,则在切除包埋后用大网膜覆盖;若粘连较重或阑尾坏死质地较脆,则逆行结扎阑尾系膜,再切除病变阑尾;若发生阑尾穿孔则尽量吸尽脓液,并用含有甲硝唑的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冲洗液清澈透明,做好彻底清创,最后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腹腔,结束手术;术后定时换药,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使用甲硝唑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1 次/d,以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mg 加入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总感染;统计术后有无早期肠梗阻、腰背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术后3d检测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RP、TNF-α、IL-8;记录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总感染例数分别为0 例、1 例、1 例,总感染率为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例、4 例、6 例,总感染率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早期肠梗阻、腰背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分别为0 例、1 例、0 例、0 例,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 例、3 例、1 例、1 例,发生率为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CRP、TNF-α、IL-8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 的CRP、TNF-α、IL-8炎性因子水平[(15.31±0.34)mg/L、(0.49±0.02)µg/L、(11.30±3.82)µg/L],明显低于对照组[(20.43±1.08)mg/L、(0.76±0.04)µg/L、(15.46±5.73)µ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2.37±0.46)d、(6.72±1.03)d],明显短于对照组[(4.25±0.73)d、(9.36±1.69)d] 两组患者统计学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较单纯性急性阑尾炎病情更为严重复杂,容易发生阑尾穿孔或坏疽,引发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需要临床及时手术治疗[4]。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金标准,能够从根本上切除病变阑尾,但手术的时机选择极为重要,应在发病后72h内实施手术为宜[5]。但是大多患者在术前即存在腹腔内炎症,手术切除阑尾并腹腔内冲洗仍有可能遗留炎症,导致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的几率较高,腰背不适的发生几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6-7]。

表2 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 与术前相比,P <0.05

组别 CRP(mg/L) TNF-α(µg/L) IL-8(µg/L)术前 术后3d 术前 术后3d 术前 术后3d观察组(n=25) 36.92±2.06 15.31±0.34 0.97±0.18 0.49±0.02 22.15±2.94 11.30±3.82*对照组(n=25) 36.57±2.19 20.43±1.08 0.98±0.13 0.76±0.04 22.06±2.87 15.46±5.73#t 0.213 4.414 0.172 3.708 0.225 4.31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4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组别 n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25 2.37±0.46 6.72±1.03对照组 25 4.25±0.73 9.36±1.69 t 4.044 4.131 P<0.05 <0.05

临床在进行阑尾切除术时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切口保护,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这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8]。同时,患者的体质、引流管放置位置是否正确,也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显示,经原切口引流的切口感染率高达80%,术后未经规范化抗感染治疗的患者发生腰背不适的几率高达25%[9]。这可能与术中未能彻底清除腹腔内脓液,脓液渗入后腹膜,留置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刺激周围组织导致[10]。因此,加强术后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

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抗腹腔内感染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通过多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病原菌研究显示,通常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感染所致的混合性感染[11]。甲硝唑为广谱抗菌药物,对厌氧菌的抑制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以较小剂量达到杀灭厌氧菌的效果,是临床首选的防止厌氧菌感染的抗菌药物[12]。左氧氟沙星为第3 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杀灭效果,与甲硝唑协同使用能够增强病原菌覆盖率及抗菌效果,提升临床抗菌疗效[13]。检测CRP、IL-8、TNF-α 三项炎性因子,能够反映机体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均随着炎症反应的加重而升高,是反映炎症程度的敏感性指标[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总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肠梗阻、腰背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 的CRP、TNF-α、IL-8 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消除阑尾感染病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术后机体炎症水平,抑制术后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阑尾切除术。

综上所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应用手术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增强抗炎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化脓性阑尾阑尾炎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7:38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0:20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5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