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趋势下中控显示屏的认知提升

2019-11-28 01:22赵国栋刘国亮刘伟东秦广义夏华翅
汽车文摘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仪表板镜面显示屏

赵国栋 刘国亮 刘伟东 秦广义 夏华翅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 130011)

主题词:智能化 中控显示屏 虚拟按键 HMI界面 反光 炫目

1 前言

最近几年,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四化”,已经从概念阶段迅速发展进入到落地实施阶段,大多数汽车企业纷纷在研发上发力。在智能化趋势下,中控显示屏呈现出“大尺寸”、“多功能”的特点,并且集成了车内除灯光调节、车窗控制开关和雨刮开关外的大部分物理按键,比如特斯拉全系标配15~17英寸显示屏(图1)[1]。大尺寸的中控显示屏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德国86%的消费者将是否具备大尺寸显示屏作为影响购买力的重要因素[2]。但屏幕尺寸的加大、集成功能的增加,对显示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汽车驾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机交互控制过程,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实时获取车辆处的位置和环境信息,包括实时路况、周围车辆、行人等大量信息,在此基础上快速筛选、并且做出判断并及时反应措施[3]。

图1 特斯拉中控显示屏[1]

驾驶员从识别信息到最后做出判断的整个过程分为3个阶段:

(1)感知阶段,即对路面信息的探查和识别。

(2)判断阶段,即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并做出反应。

(3)响应阶段,即做出判断、实施行为[3-5]。

这3个阶段发生的失误即感知失误、判断失误和响应失误。

感知失误:指驾驶员不能正确识别交通环境中的信息。感知失误必然导致错误的操作行为。

判断失误:指驾驶员对感知阶段获得的信息通过筛选、认知,所做的判断与实际交通环境不相符。

响应失误:指驾驶员在对车辆控制过程中采取了与预期愿望不符的动作[3-5]。

道路交通事故中,感知失误占48.1%,判断失误占36.0%,响应失误占7.8%。感知阶段,正确及时获取的路面信息是判断和响应阶段做出正确处理的基础。并且视觉获取的信息在感知阶段占比约80%~90%,所以保证良好的视觉感知对避免交通事故至关重要[3]。

某SUV造型风格为三屏联动设计(图2),副仪表板显示屏集成了空调控制、外后视镜调节和陡坡缓降等多项功能,但在试制装车过程中,反馈有眩目、泛白和镜面成像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驾驶员对显示信息的读取。本文将结合某SUV副仪表板显示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后续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中控显示屏的布置方法及HMI界面的匹配原则。

图2 某SUV内饰造型

2 问题描述

某款SUV副仪表板显示屏在试制过程中反馈的问题主要包括:

(1)特定的角度下,屏幕右上角出现眩目现象,影响信息的读取;

(2)非阳光直射条件下,车内外亮度差异明显,屏幕显示信息读取困难;

(3)外界物体在显示屏上成像,遮蔽显示信息。

2.1 眩目现象

根据不同的眩目形式及对视觉的影响,目前主要包括直接眩目、间接眩目和反射眩目[6-7]。

(1)直接眩目:在直接视线方向存在高亮光源而产生的眩目;

(2)间接眩目:又叫干扰眩目,形成机理与直接眩目相似,也是由高亮光源所引起,但不同的是高亮光源并不在视野范围内;

(3)反射眩目:由于光源射出的光线经过反射进入人眼而形成的眩目[6-7];

某款SUV的反馈属于反射眩目,即前风窗入射光线经副仪表板显示屏反射进入人眼(图3),眩目面积占比约1/3(图4);眩目现象虽然只在特定时间、特定角度下才能发生,但对眼睛伤害最大,客户接受度最低,尤其在常用显示屏幕上应坚决避免。

图3 副屏眩目校核

图4 副屏眩目区域

图5 泛白现象

2.2 泛白现象

泛白主要是在非阳光直射状态下,屏幕自身亮度和外界光线亮度差异明显造成的信息读取困难的现象。影响因素包括屏幕自身亮度、背景颜色匹配和自身字符特征等三方面。某款SUV自身亮度较低,背景颜色匹配较差,强光环境下屏幕显示信息读取困难,泛白现象比较严重(图5)。

2.3 镜面成像

成像原理与眩目相似,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外界物体反射进入人眼。不同的是,眩目现象比较刺眼,镜面成像则是因成像区域对显示内容造成了遮蔽。某款SUV前风窗透射的物体会在副仪表板显示屏上成像,且成像区域面积较大,严重影响驾驶员对屏幕显示信息的识别(图6)。

图6 镜面成像

3 问题对策研究

针对某款SUV副仪表板显示屏出现的问题,逐项进行分析解决

3.1 屏幕位置

“大尺寸”、“多功能”的显示屏对布置要求尤为严格。行车过程中,要求驾驶员观察屏幕动作不宜过大,否则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实验表明观察某一事物时,头部自然转动角度范围上下各为30°,左右各为45°,在此范围内人眼睛自然转动范围为上下各15°,左右各15°[8]。根据信息的重要度,建议导航显示屏布置在眼椭圆中心点30°以上,收音机布置在35°以上,空调面板布置在40°以上(图7)。

图7 显示屏位置要求

3.2 眩目现象规避措施

眩目现象的规避措施主要包括调整屏幕角度、改变屏幕材质和贴膜等3种方法;

(1)调整屏幕角度:为彻底规避前风窗入射光线造成的眩目,需将屏幕角度绕上轴向下旋转10°(图8),屏幕更加直立,内饰造型影响较大。

图8 屏幕角度调整

(2)改变屏幕材质:某SUV屏幕材质为PC塑料,外界入射光线会产生镜面反射,如屏幕表面改为比较“粗糙”的磨砂玻璃,光线反射方式变为漫反射,将很大程度减弱眩目。

(3)贴膜:目前规避眩目的贴膜技术主要有AG和AR膜。

AG(全称Anti-Glare)膜处理:用于处理外部光源引起的反光眩目,比如日光或者较亮的环境光,它可以提高图片或者信息的可读性。

Anti-Glare的作用机制是漫反射原理,将反射的光线在物体表面打乱,即将反射图像的连贯性打乱,让反光的图片不聚焦于人眼,即不会产生眩目感,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陷,它牺牲了清晰度和分辨率,使得我们想要看的图像变得模糊;

AR(Anti-Reflection)膜处理:考虑所有的光源,内部和外部都有。所有的光线从一个介质传到另外一个介质,从空气到实体或者在实体中间传送,由于相邻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会增加反射光线,这些反射光线累积起来,就会影响屏幕的可读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R材料通过将光线折弯,在可视范围内减少反射光线,增加光线的透视,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AG和AR膜都能有效规避外界阳光造成的眩目现象,但同时却会造成屏幕开发成本的上升。

3.3 泛白现象的解决

解决泛白现象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屏幕亮度、调整背景颜色的匹配和更改字符特征等3种方法;

(1)调整屏幕亮度:亮度从400 cd/m2调整为640 cd/m2,屏幕观察效果有很大改善(图9和图10)。

图9 原屏幕亮度效果

图10 屏幕增大亮度效果

(2)调整背景颜色匹配:为保证信息清晰显眼,应当按色觉原理进行背景颜色的匹配[9],颜色匹配较好(图11)能获得更好的感知效果,颜色匹配较差(图12)会造成信息读取困难。

图11 颜色匹配较好

图12 颜色匹配较差

某SUV屏幕背景为黑色,局部字体颜色为蓝色,对比度较差,后续讨论修改为黑底黄字和黑底白字(如图13所示),能改善屏幕观察效果。

(3)更改字符自身特征:不同的屏幕亮度和颜色背景对字符的粗细要求不同,亮度低、对比度差要求字符比较粗,亮度高、对比度好要求字符可较细[9]。某SUV对字符进行了加粗处理(图14),提高了显示信息的读取性。

图13 颜色匹配改善效果

图14 字符加粗改善效果

3.4 镜面成像的解决

改变屏幕材质能较好解决镜面成像问题,某SUV屏幕材质为PC塑料,外界入射光线会产生镜面反射,如屏幕表面改为比较“粗糙”的磨砂玻璃,光线反射方式变为漫反射,将较好的解决镜面成像问题(图15)。

图15 镜面成像改善效果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副仪表板显示屏相关问题解决措施最终选择如下:

●眩目问题:调整屏幕角度;

●泛白问题:增加屏幕亮度、调整背景颜色匹配和加粗字符特征;

●镜面成像:修改屏幕材质。

4 方案验证

为确认改正方案是否满足要求,组织人员在实车上对更改前后的副仪表板显示屏进行主观评价。

4.1 评价条件

(1)在上午10~11点阳光充足的外界环境下,将车辆调整到更改前出现眩目的位置,组织人员评价“眩目现象”。

(2)调整车辆位置,避免阳光直射屏幕,再次组织人员评价“泛白现象”和“镜面成像”。

4.2 评价人员选择

评价人员的选择至关重要,评价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从客户角度出发,对产品给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议。主观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产品的后期设计及调整方向,主观评价人员的选择参考下述条件:

(1)评价人员应至少具备2年及2年以上驾龄,且对汽车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保证能够对评价项目给出合理性的建议[10];

(2)评价人员应尽量与开发车型的目标用户一致,身高范围应尽量包含低、中和高等各种身材,且同一身材人员数量不少于3名[11]。

综合考虑上面要求,选择3组共9名评价人员,详细信息见表1。

4.3 评价流程

(1)调整姿势:评价人员按照自己驾驶习惯调整座椅和方向盘。

(2)评价内容:驾驶人员去观察副仪表板显示屏,确认“观察动作”是否舒适,是否存在“眩目现象”,是否存在“泛白现象”,是否存在“镜面成像”。

表1 评价人员信息

(3)评价标准:所有评价人员评分标准一致,评分标准采用“五分制”,评价前应对评价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项目不同人员给出的评价分数应尽量一致,评分标准见表2[10]。

表2 评分标准[10]

4.4 评价结果

3组的评价结果见图16~18。

图16 第1组评价结果

图17 第2组评价结果

图18 第3组评价结果

为方便横向对比,将3组人员评价分数求平均值,结果如图19所示。

图19 更改前后对比

4.5 评价结论

从主观评价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方案更改前评价人员对“眩目现象”评分最低,“泛白现象”和“镜面成像”次之,“屏幕观察动作”最高;

(2)副仪表板显示屏的各项改正方案都有效的解决原有问题,尤其是“眩目现象”,所有参评人员评分最高;

(3)第3组评价人员(身高相对较矮)“屏幕观察动作”评分从3提高到4.3,表明方案更改后的屏幕位置,身材较矮人员观察动作更小,驾乘感觉更好。

5 结束语

智能化趋势下“大尺寸”“多功能”的中控显示屏已成为汽车必选配置之一。中控显示屏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布置角度”、“HMI界面匹配”和“材质定义”等多方面因素,并且在布置完成后组织人员评价,确保中控显示屏“布置位置”、“显示界面”和“使用感知”等多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

猜你喜欢
仪表板镜面显示屏
汽车仪表板分析与设计
汽车仪表板总成助力臂设计优化
一块布就是一个显示屏?
熊莉钧 作品
神奇的镜面成画
镜面铝线路载板在LED COB光源中应用
汽车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组件结构研究及优化方法
仪表板大面受限因素分析和方案样车数据快速建模方法
几何映射
2018年智能手表显示屏出货量同比增长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