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阳 臧婧蕾 肖兰
[摘要] 保证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优质药学专业人才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参差不齐,总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同时课岗对接不紧密,导致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都无法满足行业需求。该文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实训教学及考核方式6个方面,探讨了影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旨在优化教师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实训教学内容,同时优化考核方案,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强其职业能力,保证药学生的专业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a)-0114-03
高职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在制剂生产、质量检验、药品调配、药品采购、销售和药学服务等岗位的药学技术技能型人才[1]。国家的健康中国2030[2]、中国制造2025战略[3]的提出,使得医药行业、健康服务产业迅猛发展,因此对药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猛增。为顺应时代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把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4]。这表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的质量是高职院校需要一直探索的主题,因此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必须保证核心课程(药学不同领域就业都需要的课程:药理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药物化学[5])的质量,才能保证为社会培养优质药学专业人才。
1 研究背景
如何确保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得药学教学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职院校需要研讨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良莠不齐,教学效果一般,学生无法掌握与行业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针对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的研究报告也不够全面,因此探讨影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的因素,并研究其对策成为高职院校药学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2 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影响因素
2.1 教师
影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很多因素,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学生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考核方法等。其中教师的水平是保证专业核心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师风师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根据高职药学专业核心课的课程定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非常必要,这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很多高职院校的药学教师会利用假期于企业进行进修,但由于时间短暂且无连续性,无法深入行业学习,导致其专业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优化药学专业教师结构,引进更多有一线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则应加大教师继续教学的力度,让更多药学专业的教师通过脱产学习的方式,深入行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其在核心课的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岗课对接,最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2.2 学生
高职药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的主动性差,再加上药学专业核心课大多枯燥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兴趣与信心,学习不积极,效率不高,使得专业核心课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对学生进行背景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以人为本,采用合适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成就感,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很多高职院校的药物化学沿袭了本科的教学模式,在授课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讲解复杂的合成反应与构效关系,但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文科,化学基础非常薄弱,太过深奥的内容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放弃学习;另一方面该部分内容与与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不符。因此在药物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复习基础知识,同时要摒弃过于复杂的结构与构效关系,才能使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学好药物化学,使其满足岗位需求。
2.3 教学设计
2.3.1 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正确的选择重难点。高职药学生的基础弱,逻辑思维能力差,知识吸收速度慢,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时切忌向本科生看齐。在设立知识目标时避免贪多、深、全;同时高职院校的课程质量标准往往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因此其技能目标应更贴近其岗位需求。例如在药理学的教学中,由于现今国家对执业药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药师从以前的“贩卖药品”的身份,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药学服务”的身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慢病用药,非处方药的理论教学,同时应重视处方调配,用药教育,患者沟通等技能的培育,这样才能培育出符合社会预期的药学技术技能型人才。
2.3.2 教学内容 在十九大提出的医疗改革大背景下,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很多方面已经不符合现实需求,知识点陈旧且实用性较差,这不能保证药学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不能满足高职药学生的职业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摒弃死扣教材的观点,做到依托教材,同时结合实际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例如药事管理学,教材内容大多来自于政策法规,而国家医药政策法规常常发生变化,导致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实际。(见表1)2017—2018年間出台了许多新的法规政策,这也就意味药事管理学的书本知识变得落后于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修正陈旧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时事热点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紧扣现实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药学生才符合医药行业的要求。
2.3.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不同的药学核心课程,积极运用形式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如药物制剂技术可以多利用对比法、总结法、流程教学法、实物演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药事管理学可以多应用案例教学法、口诀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同时突破教學的重难点;药物分析可以采用第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与PBL教学法,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的能力。
2.4 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保障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有的来自于本科教材,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角色定位;有的实训内容与职业岗位脱轨,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训教学应按照高职学生的定位,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来制定,与职业接轨[7]。如药物分析应以掌握药品分析检验技术为导向设计实训内容,为将来学生在医院药剂科、药厂质检部门的制剂生产与质量检验工作打基础;药物化学则应参照药物制剂工、分离纯化工的工作内容,确定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药理学应紧跟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对药学技术人员的要求,减少动物实验,增加处方分析,问病荐药,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的实训项目,更贴近现实需求,使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药事管理学应根据药店对药学技术人员的要求、设计药店布局、药品的分类与陈列、药品的出入库、药品的保管与养护等一系列与工作内容联系紧密的实训内容,做到与岗位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5 考核方式
高职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中笔试成绩占比很重,导致学生只注重卷面成绩,而不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与企业的需求脱轨。因此除了理论,核心课程的考核应该加大实训考核的比例,同时引入过程性考核,综合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如药事管理学,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预习检测、案例分析、实训操作、课后习题,项目合作与期末考试6个方面进行考察,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较,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3 结语
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教育部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标[8],其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发展,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探索,使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稳步提高,从而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高福,刘修树,胥振国.基于高职药学专业生产与服务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3):261-263.
[2] 周文彬.健康中国战略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路径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5):180-181.
[3] 路佳放,姜陨.制药企业计算机系统验证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6):130-131.
[4] 李涛,邬志辉,邓泽军.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统筹什么?改革什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视阈下的“城乡治理论”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22-130.
[5] 赵有亮.以就业为导向的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药学研究,2014,33(7):431-433.
[6] 王永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国卫生产业,2016,13(35):76-78.
[7] 刘金宝,任亮.高职院校药理学课程标准的现状及反思[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84-85.
[8] 徐辉,于东明.简谈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3DMax课程建设[J].数字化用户,2013,19(4):80.
(收稿日期: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