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梅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陕西西安 710068)
当教学艺术、教学情感等悄然进入课堂后,不仅能给予学生温暖和慰藉,而且能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学艺术来增强教学活动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新教材视野广、知识延展性强的特点,教师有的时候很难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虽然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当给你广阔天地,让你大施拳脚的时候,反而很难找到一条固定轨道可供依循,这就意味着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1]。在备课时,教师必须花精力去想一些妙招,如肢体语言。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图形沿某个固定点顺(逆)旋转90°》这一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通过跳舞来演示,虽然舞姿并不优美,但学生一看就明白。此外,教师可以把知识点编成顺口溜。例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数对》这一内容时,编了一句“先学螃蟹横着爬,再学小鸟往高飞”,学生再也没有将一组数对写反过。教师还可以利用童话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快几时,刚过几时》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灰姑娘》的故事,把穿着华丽裙子的灰姑娘图片贴在表盘12 的左边,即为“快到某时”,把穿着土黑色裙子的灰姑娘的图片贴在表盘12 的右边,即为“刚过某时”,教学效果很好。笔者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妙招,只要多动脑筋、多联想、多发现,在生活中找到知识的原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谦虚的态度就能收获更多。例如,有一次听音乐观摩课,笔者惊奇地发现授课老师提任何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在举手,难道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都如此之高吗?下课以后,笔者向授课老师取经。他笑着说:“我规定会回答的人举右手,不会回答的人举左手。”原来如此,笔者也如法炮制,果然收效很大,每提一个问题,都能看出多少学生会、多少学生不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举右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平时在听其他教师讲课时,只要注意观察,就能学到许多宝贵的方法。再如,在教学六年级《压路机压过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笔者用一卷带包装纸的卫生纸来说明问题;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笔者采用切豆腐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究热情。
教学具有严谨性,数学学科尤其如此。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辅导[2]。比如,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容易“抄错,看错”,把“0”看作“6”,把“+”抄成“-”,为此丢掉的分数实在可惜。许多家长也反映为此苦恼,找不到好办法。于是,笔者把这个问题在班会上提出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周,抄一些电话号码、夹50 粒黄豆,要求不限时间,只要准确无误就好;第二周,要求限时抄号码、夹100 粒黄豆且准确无误;第三周,在家庭作业中看效果。家长配合尝试以后,欣喜地告诉笔者,这个方法很有效。所以,笔者认为,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给他们或家长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再加上课后做一些有效练习,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差。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要依靠家长监督和指导,因此,笔者抓住开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面对面沟通,如让家长说说对孩子的期待和目标,同时给予家长一定的方法指导。比如,在家长会上,笔者会让几个家长介绍自己家庭教育的经验,采用了什么方法让孩子学习不断进步。大部分家长能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掌握更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在家长会上,教师在评价学生日常表现的同时给家长们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家长乐于接受的。
先说补差工作。每个班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位教师都很重视的问题,所以,学困生的数量从多到少、从少到无是我们的目标。首先,课堂补差为主,课后补差为辅。笔者大部分的补差工作是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的,笔者要求自己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把课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同时,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尤其是多关注学困生。比如,遇到值得讨论的问题,多提问学困生;多让学困生板演,多夸奖他们,把他们的优点扩大化;让学困生明白老师很关注他们,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其次,用爱心挖掘学困生学习的动力。在五年级第二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个新生,基础比较差,每次小测验的成绩都不高,但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转化方法。事情的转机是在一次办数学小报的表彰会上,笔者前一天答应学生给作品优秀的学生发奖品,可因为有一些急事要处理,竟然把这件事忘了,直到第二天来到课堂上,在学生的提醒下才想起来。笔者当时有些尴尬,但为了不失信于学生,就说:“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拥抱。”笔者在抱那个新转来的学生时,悄悄对他说:“你的小报办得不错,相信你学习也能赶上来!”他显得比较激动。后来,他的学习劲头十足,在六年级统考中考到了我们班的平均分,学习成绩扶摇直上,令人欣慰。没想到笔者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挖掘出了他如此巨大的学习潜能!
再说培优工作。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和教师“对着干”,即鼓励他们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和教师就某一知识点进行辩论;想出与教师不同的解题思路,等等。学生也可以联合起来与教师进行辩论,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变得更缜密、活跃,学习方法灵活多样,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使班级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另外,对于优等生,笔者经常布置一些弹性作业,以加深课程的内涵与外延[3]。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笔者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上是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的点滴经验,以期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仁坦诚地交流教学心得、教育方法、教学技巧等,在教学之路上,我们会成长得更快,也会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