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9-11-27 10:01:49邱政山
小学生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动脑动手素养

⦿邱政山

一、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探索

所谓高效课堂不应该仅仅从学生的知识目标达成角度去判断,还应该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体验、提升的素养以及增强的情感等角度共同进行分析,这也就是新课标为何以三维评价的方式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构建。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三维评价目标的基础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又开始认识到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似乎更加符合长期培养目标,即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相关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平台,为其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能。而以寓教于乐为出发点展开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究提供可能,为学生的思维发散与空间想象创造条件。同时坚持寓教于乐原则还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无数科学实验已经论证,在强大的兴趣引导下形成的学习动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寓教于乐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一)以小组为单位,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高效课堂既要让学生懂得竞争,更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只有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才能达到提升学生的素养,同时,有竞争有合作的课堂教学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乐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效果,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还能够达到增强学生间互动性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将问题随机抛给小组、按顺序为每小组设置问题、鼓励小组代表继续抢答等形式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加减运算训练时,就可以这种形式鼓励学生抢答问题。小组之间的抢答可以避免反复训练的枯燥性,还能够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提升的效果。如果第一小组的成员抢到了回答权并正确回答问题,则该小组获得加分,并定期对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与奖励。通过这种为本组争光,与他组竞争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二)以实践为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课堂游戏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似乎过于肤浅,而从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角度来说,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动手动脑中形成相应的素养也是十分值得提倡的,又是学生所喜爱的。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还应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平台,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数学的神奇奥秘。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模块时,由于几何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依照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六面体、圆柱体、圆锥体等模式来增强自身的直观感受的形式进行教学,当学生对实物形成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立体图形的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去思考各立体图形的特点,相同点与不同点等等。通过这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几何图形的学习难度,还能够使学生在动手设计、动脑思考中实现思维的发散,对几何图形产生更深刻而理性的认识。

(三)以生活为基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来说,只有贴近于生活,才能体现出价值,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乐趣。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从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建立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生活元素带入课堂,还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能。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统计与平均数”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将生活元素与课堂学习相融合,如通过统计计算班级男生的平均身高、女生的平均身高等等,当教师以这种形式展开教学就仿佛打开了学生头脑风暴的泄洪闸门,学生将统计与生活相联系的各种例子都会喷涌而出。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要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自主学习性,以生活为基点,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就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思考与观察之中。

三、总结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这个阶段展开教学更应该从寓教于乐的角度出发,只有用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之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够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动脑动手素养
我也来动手
动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动手演示找错因
肯动脑就会成功
小主人报(2016年3期)2016-02-28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