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霞
现今,最流行的就是“微”了,“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微店”……这些新鲜事物早已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与时俱进,“微课”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助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一直是一线小语教师教学的一大困惑,学生也一直视习作为虎狼,谈“作”色变大有人在。微课的出现,给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和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习作微课的主线是习作教学,也就是说习作教学才是根本,微课是根植于教学的服务和策略,根植于教学的推动和提升。习作微课如果能够造“微”入妙,会让我们的习作课堂精彩纷呈!
微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微”,时间短,内容精,形式灵活,学生趣味盎然。
在教学苏教版五上语文习作2《写一种动物》时,我制作了一个课前微课,内容是“如何观察”。微课中用生动有趣的小视频出示了一只小“帅鸽”的形象,通过放大、遮罩、配音述说等手段按照顺序把帅鸽的外形更加细致的展现。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原来观察不知从何看起,现在觉得心中有数了。微课中,还有帅鸽飞行时的小视频,放慢速度的,加快速度的,定格某个飞行画面的,给学生直接以最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觉得很有意思,自然而然地就不抵触习作了。有了兴趣做老师,习作好像也没有那么难。我曾在班级做了一次调查,喜欢习作的微课的同学竟然是100%,连平常最不喜欢写字那个孩子,也是一脸兴奋的样子。把微课带入课堂,用生动形象而富有趣味的音视频帮助孩子打开写作思路,学生完成习作变得轻松自然。
在我们的小语教材中出现的习作题材,学生因为观察、思考、想象等方面的不细致,会导致习作如流水一般。而习作的目标过多,让学生也会觉得无所适从,顾此失彼。此时,微课的介入,就可以抓住某一重要知识点解决习作中存在的困难,而无需面面俱到。对于共性的基础性的目标,可以简单提出,对于本次习作的重点目标,则可以通过课前微课加深印象,课中微课学习巩固。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下语文作文《我身边的小能人》时,就使用了课中微课,在微课中凸显本次习作的“重中之重”是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对于习作其他的共性目标如语句通顺、字迹工整、行款美观、标点正确等方面并未提及。这样删繁就简,确定“微小”的教学目标,时间短,容量少,易于接受,可操作性强,老师设计方便,学生学习灵活,做到指向明确,有的放矢。一节节小小的微课,慢慢累积,量变引发质变,最终习作水平获得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缺乏持久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在写作时,他们的脑海里无法再清晰重现当时的情境,再加上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导致流水账式的作文比比皆是。例如在苏教版五下语文的游记教学时,我们选择了春游时集体出行的一处景点。只是学生对于这处景点,都只能说出一个大概,因没有进行仔细地观察,从而也就没有深刻的印象,一下笔自然言之无物。微课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再现景点模样,重温游览过程,使教学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下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了。再如进行苏教版五下语文“拔河”这篇习作修改的教学时,我把学校举行的第十一届运动会的活动场景,通过已有资料进行剪辑制作为微课视频。特别是把拔河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近景放大定格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场表达,有了这样的再观察、再体验,完成习作修改就简单多了。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观看时,理解和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优秀的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多些时间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对他们进行更详细的引导,实现课堂上的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习作效率。
每一位一线的语文老师其实都知晓,即使我们埋头苦干,花费大量时间用来进行习作的批改、写评语等环节上,最终的实际效益也是微乎其微。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学生只关注本次习作的优良等次,看到“优”心里美滋滋的,看到“良”或者其他的等次,也就只是看看。很少有同学能够通过老师给出的旁批、评语来反思自己习作的不足。于是,习作的课后评价微课应运而生,在微课中可以用“微点评”,呈现本次习作中学生的好词好句,一起呈现,让学生学习;可以用“微诊断”找出本次习作中不足,针对性更强,让学生对号入座,直指患处。还可以针对某些共性问题进行“微习作”;还可以专门制作如何进行作文评价的微课,让学生乃至家长都能参与到习作评价中,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评价也更加多姿多彩。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善用微课,造“微”入妙,一定会让小学习作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