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宜然
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情境的合理构建,其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实际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如何提升问题情境的趣味性特点,并且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学习体验来展开相应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展开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多方面的特点,引入和构建具备思考下、启发性以及趣味性的学习情境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并且在其中主动的对问题进行发现、提出以及解决,从而更好的铸就高效课堂环境。在以往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存在较为被动的心理,这对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方面情况,我们应该通过增加趣味性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本身形成更加主动的知识学习参与意识,帮助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得到更好的集中。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整个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是为了让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并能够运用其计算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针对相关的教学需求,我们就可以配合计算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尝试扮演售货员,比一比谁能够更快、更准的完成商品的计算。在这一计算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增加了一些实际情境的内容,这样学生们能够保持更好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这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说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进行参与。
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说,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构成。结合这方面的培养需求,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设置讨论的环节来安排学生进行参与。在以往小学数学课上,很多教师往往更关注一些具体知识点方面的教学,而对学生表达、思考能力方面的培养则相对有限。在具体教学上,我们应该围绕探究教学的特点来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尽可能的让他们对于以往数学知识的错误看法得到转化,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他们大胆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数学合作的参与给予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一些糖果,并提出,如果我们要平分这些糖果,那么怎样分配才能确保每个人都得到一样的数量呢?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尝试进行计算,之后再进行相应数量的变化和分配方式的调整,进一步的设置出更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并且能够真正的在这一问题情境当中不断地进行探究和学习,进而完成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能力的提升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如果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效互动,那么整体教学效果也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同时这也是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内容。互动要素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的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需求进行满足,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部分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重视对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难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就会导致学习兴趣大受影响,很多学生在面对疑问时,也不能主动的提出问题,这是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从“课堂大讨论”的角度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和教师共同的提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并尝试总结规律来进行归类,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合理的互动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前提,同时也有助于促使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提问意识,这也是提升问题情境创设效果的一个必要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开展中,合理的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这是构建有效课堂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积极的引入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进一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满足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全方位适应新课改的相应要求,促使整体教学成效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