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维”与“表达”的比翼齐飞
——以群文阅读《梅·语》为例

2019-11-27 04:30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22期
关键词:卜算子咏梅本课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 悦

“思维”在不同学科领域都有各自独特的解释,“语文思维”一般来说是指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带有语文学科特点的思维。具体指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审美与创造、鉴别与吸收的活动中,通过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表达等方面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及“思维品质”。可见,表达和思维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中,表达和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思维在感悟表达中得以训练,表达能力又在思维训练中得以提升。如果语文课堂有深度的思考,有深刻的感悟,有表达方法的指导,那么学生的高阶思维、表达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升。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严密性,培养学生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准确表情达意的能力。

当前不少语文阅读课,缺乏表达方法的引导,即缺乏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训练,缺乏“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实践训练。有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只过多地关注人文情感、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严重弱化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创造性?带着问题我设计了五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梅·语》,以期探索在以表达为取向的阅读教学课堂,启发思维,感悟表达的方法和策略。

本课例将四首《卜算子·咏梅》词组合,在《课标》的观照下,将教学目标定为:(1)体会诗人借梅表达的情感;(2)在对比阅读中学习并运用“找出景物,联系背景,展开想象”的方法,感知诗人的不同心境,初步领会“选择与组合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尝试在本课中引导学生探索语言秘妙,提升感悟语言、运用表达的能力,进而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在群文比对中发展思维

群文阅读的特点是在多篇文章的“求同、比异、整合、判断”中帮助学生建构语文,课型本身相较于单篇课文阅读,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取、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本节课以雪后情境打油诗为契,尝试以品读“梅花”意象的诗词为线索,细读比较陆游、毛泽东、瞿秋白所作的《卜算子·咏梅》,通过找景物,悟情感,求同存异,体会作者含蓄表达情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的意蕴。再通过补白宋代词人朱敦儒的《卜算子·咏梅》,在景物的选择中进一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秘密——“巧妙组合、准确选取”。在对比阅读感悟、实践体验中层层推进,让学生自主阅读,比较思考,互动讨论,交流分享,努力实现建构意义,习得策略,提升思维。

二、在咀嚼异同中发现秘密

“借景抒情”是文学作品常用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领会“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恰如其分地传达情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品读宋代词人陆游的经典词作《卜算子·咏梅》,发现“景物也在帮助诗人悄悄传递着情感”。接着,对比品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体会“如何‘反其意而用之’”,进一步验证了“景”与“情”的联系。通过“风雨”的细细咀嚼,学生发现“虽然景物相同,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抓住这一契机,提出疑问:“为什么景物相同,情感却不同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发现原因是“与‘风雨’所组合的景物不同,导致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从而得出结论:景物的组合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可能不同。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饶有兴致地触摸文字,抽丝剥茧,慢慢接近语言表达的真相。这个过程是学生思考、判断的过程,是思维提升的过程,更是建构语言的过程。

三、在尝试置换时探索方法

“思维提升”需要教师的巧妙启发,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实践,从而发现和感悟,感悟文字的内涵、情感,感悟表达方法。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所感悟到的、自主架构的语文,才可能成为烙在学生心上,真正为学生所接受的语文。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毛泽东和翟秋白的《卜算子·咏梅》,用问题引发探索“两首词都用‘花’表达情感,可以互换吗?”学生通过对比、判断、评鉴,体悟作者在意象的选取与组合的密妙,发现“选取的景物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所选景物的特点要能契合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比较能力、评判能力,还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探究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形式,深入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在尝试选择中验证探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语言表达方法应当在语言实践中习得。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选择题,请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紧扣的学习方法“联系背景、展开想象”,为宋代词人朱敦儒所作的《卜算子·咏梅》选景物。学生在讨论中,先感受到了不同选项的景物组合所营造的不同意境,再联系作者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判断词人当时所选的景物组合。学生在感受、判断、选择中进一步验证了本课之所学“借景抒情要注意景物的准确选择和巧妙组合”“才能充分地‘寄情于景’,达到‘情与景的交融’”,从而加深感受到了诗词中情与景的密切联系,同时,又让“借景抒情”这一表达方法在课堂上得到了初步尝试、运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方法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任务触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碰撞,在思辨中提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得出结论: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读思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课文的言与意,培养学生认读、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探究、感悟的能力。“启发思维,感悟表达”的课堂是思辨的课堂,是启发感悟、习得表达的课堂,是教师站在儿童的视角和立场,去精心策划儿童言语实践,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课堂,我力求在这样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帮助学生感悟、提升。

猜你喜欢
卜算子咏梅本课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点绛唇·咏梅月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屈炳水
卜算子·寄远人
卜算子·家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