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中心小学 冯小梅
正确的朗读形式不仅能引导学生还原最真实的语言形象,而且还能让他们体会到语言表达出来的意境,从而掌握语言的具体运用方法,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领悟力的关键手段,当然也是培养学生理解、评价等各种综合能力的渠道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图文并茂的有声语言,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共鸣,并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要想实现学生语感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基本训练,即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发现,农村地区的学生因为受到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自身的语感意识非常淡薄,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实现语感的积累。需要注意的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要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且阅读也是学生理解各种作品的重要渠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要想实现学生语感的培养,那就必须要让学生学会感悟文章中的重点字句,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样才能感受到文章字词的生动、准确表达,从而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实现语感的积累。例如:教师在上到《草船借箭》时,首先可以进行一个片段的朗读,当结束之后可以向学生询问:这部分内容描写了什么?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时学生会回答用紧张害怕的语气或用心惊胆战的语气等,当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范读,最后进行讨论。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并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他们融入作品中,用作者复杂的内心活动来朗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核心,从而实现自身语感的培养。
可以看到,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身对语言的理解,即学生通过大量朗读所获得的语感也是非常“感性”的,所以为了保证朗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要在“理性”上下功夫。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的字、词等内容的感悟属于是学生了解作品、深入作品的必须渠道,学生只有把握住关键字词并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促发自身感性,从而实现语感的深化。例如:教师在教学《童年的发现》这一课时,文章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幽默天真、善于想象的人,即童年的乐趣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但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本文所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让学生挑选出一处感触最深的来进行体会。这时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会非常丰富,教师则可以让几位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样他们才会有所感悟,从而实现学生语感的积累。
为了保证学生朗读教学的效率,即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实际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来进行,如分组读、导读、个人读等,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其都必须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地投入朗读教学中。具体的朗读形式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第一,分角色朗读。这是指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然后以角色的身份去理解和感受,这样才能实现语感的培养。第二,表演式朗读。在进行动作表演式朗读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更深的感悟。第三,竞赛式朗读。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竞赛的喜爱程度非常高,而且都希望自己能在竞赛中获取胜利,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融入朗读教学中,从而让他们更自觉地投入学习中。第四,想象式朗读。这需要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想象,即将文字看成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如在学习《猴王出世》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想到了什么画面,这时学生的回答会各式各样,而教师则需要适当鼓励学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且想象式朗读还能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从而加深学生自身的语感体验,实现朗读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五,配乐朗读。这是指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来选择适合的音乐,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播放,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并加深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这样才能丰富学生情感上的体验。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实现学生语感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并深入到教材中,即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包含语感培养的因素,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品味、诵读。其次,教师要想在语感培养基础上实现朗读教学的优化,那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语感,从而深化自身的感悟,并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对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也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