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廷序
(四川省渠县特殊教育学校 四川 渠县 63520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朗读这一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1.1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人才素质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学生时代就应该注意培养和训练,而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学生通过经常大声朗读范文,会增加词语的储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切场合发言时做到条理清楚,表达准确丰富,吐字清楚,声音洪亮。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朗读教学可以说抓住了语文课的灵魂。
1.2 朗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手段。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课堂中特别强调“直观教学”,而语文教学中“直观”最主要的就是语言的直观。它包括对课文的范读、讲解和学生朗读。范读,是教给学生以感知教材的方法;学生朗读,是对教材的直接感知;讲解,则是在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1.3 朗读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使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思”,从多方面立体化地感知教材,就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看到课文的别具匠心和文章的要义,领悟文章的妙处,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4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长期刻苦的朗读训练才能获得。如果要把一篇文章中的喜、怒、忧、悲等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听众受到感染,就必须要通过对文章反复朗读,对文中情感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才能产生好的语感效果。
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而朗读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途径。历代的文学家无不重视朗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就十分强调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范文的意味、情调和文气。因此,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确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目标、层次,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将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2.1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乐于朗读。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朗读,大声朗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情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學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以带动其他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可初见成效。学生有了朗读兴趣,便会乐于朗读积累,便会孜孜以求之,从而逐渐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2.2 教师的范读与指导是关键。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班级的朗读风气作用很大。同时也可适当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倾听录音和模仿进行朗读。教师指导要切实中肯,比如:一般的诗词,句子短小,要引导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文言文抑扬顿挫鲜明,宜指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散文感情浓烈,朗读是要饱含深情;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调分明,要揣摩到人物的心理,准确表达。
2.3 要有计划地选择时机进行朗读。旨在理解课文,既可在分析课文前读,也可以在分析课文中读;旨在训练说话,可以分析课文后读;诗歌散文和古文的教学,朗读可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使朗读教学成为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
2.4 要合理选取朗读的方式。朗读方式可分为单独读、分组读、齐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如需要起示范作用或检查时采用单独朗读;如遇到课文中精彩段落可采用分组读或全班齐声朗读;若课文中有人物对话多采用分角色朗读或全班齐声朗读。在教授《老王》一课时,发现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玩味,“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这句看似稀松平常的句子如果经过教师的恰当点拨,就可成为创造性朗读的训练点。教师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揣摩老王的语气,师问“家里还有什么人呢?”生答“两个哥哥。”师说“那还不错!”生答“死了。”(伤心、难过的情绪)师问“此外还有什么人呢?”生答“有两个侄儿”师说“那也不错!”生答“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失望、落寞之情)。学生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对于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如此境况下还能真诚对待杨绛一家,更显出他精神的高尚。教学手法的灵活多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理解的锁;朗读是一种调味品,可以使学生兴味盎然;朗读是一支兴奋剂,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