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第十小学 丁 爽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小学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春天。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使用多媒体是老师要研究的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备好课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深入研究教材,哪些地方需要多媒体展示,哪些地方学生学习有困难,需要老师在多媒体中提示,作业设计中如何拓展学生的认知,都需要老师在做课件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研究别人的备课成果,还要学习借鉴别人的课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制作实用的课件。如我在教学老舍的《母鸡》这一课时,学生很少认识母鸡,我就先拍一节农村散养的母鸡的微视频,包括母鸡宿、食、吃、下蛋后的鸣叫,其中鸣叫这一段教材中写得比较笼统,我利用微课播放母鸡的叫声,同学们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再加上母鸡带小鸡的画面,在母鸡刨食、卫护小鸡仔、帮助鸡仔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感悟母鸡浓浓的母爱,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说说父母、爷爷奶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把爱的教育融入课堂,融入生活,小学生容易理解。我把握母鸡的特点制作课件,教学效果明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作用,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
上好课的关键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的特点,用好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课前和音乐教师联系教唱歌曲《我想去桂林》为课前热身,引出学生对桂林山水了解的渴望,同时课前调查学生对桂林山水的了解情况,学生都没有去过桂林,也不知道桂林山水的具体情况,感受不到桂林山水的美,为此,导入新课时可播放桂林山水的微课视频镜头,让学生跟着老师去桂林,整体感知,先从了解桂林的山的特征入手,由远到近地展示桂林的山,如象鼻山,充分感悟桂林的山形的特别之处,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山有哪些特点,然后结合课文再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危峰兀立”这一词表达的意境,再利用视频观看桂林的水,从“清、静、绿”三个方面展示水的特点,很快明白水的特点,特别是对桂林水的“绿”有了深刻认识,为什么会“绿”,山峰倒影水中,山上是青色的,所以水因山绿。同时开展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习总书记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也就深入了学生的心田。
评价也是老师必备的功夫,信息技术为教师的评价打开一条全新的思路,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的小字,展示写字工整、规范、整洁的作业,为学生写字提供范例,树立榜样,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不足,提升自己。特别是应用文写作,比如写一个请假条,同学们都能说清楚为什么请假、什么时候结束等内容,但是格式总是不够完全正确,为此,我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有格式错误的请假条,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指出不当之处,下次再写,同学们再也没有犯同类错误了。作文评价也是采用这个策略,展示学生优美句子、优美片段,有时展示一篇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赏析、进行理解,让学生发现习作优点,对比找出差距。每次作文讲评,我总是这样做,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很快,再也不怕写作文了。当然,我也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写作,在写作前制作微视频,比如写作《我身边的好同学》,我拍了同学们在校一天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引导同学认真观看视频去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班同学的优点真不少,帮助同学中午打饭,主动排队,体育活动互相帮助,做活动前准备,主动打扫卫生等,同学们在作文中都写出了真情实感,没有学生胡编乱造,收到了良好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展开知识面,影响学生的知识延伸,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这一课,考虑拉萨离我们比较远,学生都不了解拉萨,我就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拉萨解放前后的变化,告诉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此,我开展学生拓展学习,说说“我家十年的变化”,学生刚好十岁,我让学生围绕十年间衣、食、住、行等方面展开研究性学习,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展开调查,穿衣从穿暖到穿好,问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十岁时主要穿什么,那时他们的早餐、午餐、晚餐的状况,住房有什么变化,出行怎么办?每一个学生把收集的材料整理出来,或者拍成照片,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成视频或者PPT,利用班会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在展示中体会自己家里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感悟今天生活的幸福,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总之,用好信息技术来开展语文课程教育,把课程教育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既教书又育人。当然,要做好这些需要老师在备课、上课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收到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