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鑫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跳绳具有器材便于携带、组织方便和群众基础广泛等特点。跳绳中,学生的手、臂、腰、腿、足能够实现全方位地配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强化其身体素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多组织一些类似跳绳的便于参与的活动,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其耐力和肌肉力量却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加之其呼吸频率较快、肺活量较低,所以许多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非常吃力,但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敢于挑战也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一大特点。根据日常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生大多对新奇的体育运动项目感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少有人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让他们从单一、熟悉的运动项目中找到不一样的快乐,让其真正爱上体育运动。若单从神经系统的角度着手分析,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因为小学生仍处在通过直观印象和体感形成条件反射的阶段,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其参与体育教学或学习专项体育技能的难度。
从心理层面分析,小学生的运动知觉会随着其生理发展而逐步提高,但想要在这一阶段改善其思维模式还要克服重重困难。如果想要其掌握技术难度较高的运动技能,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上下足功夫。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在引导其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体育锻炼来强化其身体素质。已有的教学案例证实,跳绳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可以强化人体的心肺和神经系统功能。积极参加跳绳运动可预防糖尿病、肥胖病、高血压以及失眠等诸多病症。国外的一项研究证实,如果能够每天早晚各跳绳10 min,便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进而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体育教师需要正视跳绳运动的积极作用,逐步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在激发小学生参与热情的基础上让其享受跳绳所带来的快乐。此外,教师也要重视跳绳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的学生因为不愿参与或肢体协调度不高,在跳绳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够理想。体育教师不能“放弃”他们,要从技巧的讲解入手,让其逐渐领会这项运动的要点,之后还需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多为其营造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跳绳是一项耗时少而且锻炼效果显著的有氧运动。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跳绳10 min与慢跑30 min的运动量是一样的,因此适时的跳绳锻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强化学生的体力、耐力。曾有跳绳爱好者在电视媒体的记录下连续跳绳4 h,专家测算后认为,其运动量相当于12 h的马拉松,因此跳绳可以发展个人的耐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大环境下,开展这方面的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跳绳有诸多玩法,在组织单人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跳长绳、两人一绳等不同的跳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对这类可以多人参与的跳绳方法更感兴趣。他们为了完成特定的动作需要相互鼓励、相互配合、相互帮助,而这方面的团队协作沟通也是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学生所缺少的。再者,如果能够在引导其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组织其进行分组对抗,也可以锻炼和强化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跳绳过程中,手腕部分的力量是关键,因为只有当手腕具备足够的力量时才能够使跳绳的动作变得连贯,所以要引导小学生加强手腕力量的训练,尤其对学困生来说更需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之后还需要控制好起跳的高度,一般3~5 cm即可,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跳绳的速度。在落地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做出膝关节前屈的动作,以减少落地带来的冲击。对那些不愿参与跳绳或肢体协调性不高的学生来说,这一技巧尤为关键,可以帮助其减少由于跳绳而带来的不适感。在起跳时双腿必须绷直,不能有任何弯曲的动作。此外,跳绳中还需要控制好呼吸频率,保持全身放松,切忌在过于紧张的状态下跳绳,否则容易会被绳子绊倒。
如果练习时出现了绳子勾脚的问题,说明使用的绳子长短与自己的身高不匹配。虽然适当提高起跳高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对那些没有掌握跳绳技巧的学困生来说,则需要及时更换合适的绳子。如果在跳长绳的过程中出现这一问题,则证明摇绳子的时机不当或小学生没有在同一时间起跳,当然也必须考虑体力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中,需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应对。
对学困生进行跳绳练习之前,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活动一下自己的脚腕,肩膀、手腕及脚踝等位置的活动尤其需要重视。做好热身运动可以有效避免关节扭伤。在限时跳的练习中,要通过相应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跳绳的速度,如强化学生的手臂与手腕力量、增强其肢体协调性等,以确保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因为手臂发麻而使跳绳脱手的问题。在计数跳绳的练习中则需要重点强化学生的耐力,即让学生保持均匀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个数。如果通过前期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那么之后可以提升其速度方面的要求。在完成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再组织花式跳绳则可以锻炼并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要使其在跳绳中保持一定的速度。之后才能让其通过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动作。最后可配合音乐开展花式跳绳练习,以提高其跳绳的律动感。需要强调的是,选择合适的绳子是保证练习效果的关键。
生活中,像踮脚尖等常见的动作就可以达到强化学生踝关节力量的效果,因此在热身或临下课前的放松活动中适当开展这方面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此外,教师可通过模拟跳绳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掌握跳绳技巧,其目的在于提高其双脚的跳跃能力。而手臂、手腕、腰部等力量的强化则可通过仰卧起坐、俯卧撑或是高抬腿来完成。最后,教师可通过递增训练法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困生的跳绳成绩,即让学生分小组,每组从跳30个开始,30个之后则继续增加,一直累积到50个为结束。如果失误就要从30个开始重新计算。这种循序渐进提高的训练模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因为突破自我而带来的喜悦,进而让其爱上跳绳这项运动。
想要提高小学生对跳绳运动的接受度,必须做好跳绳运动的推广工作,营造出良好的运动氛围,最终让小学生爱上这项运动。应以开展跳绳教学为起点,将这项运动融入大课间活动中,以丰富其活动内容。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每年都应组织一次跳绳比赛,以跳绳运动为起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之后还要将跳绳的课外练习工作落实到位,组织学生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来提高跳绳效率。这种全面铺开的宣传推广形式既培养起了小学生对跳绳运动的兴趣,又锻炼并强化了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丰富了校园活动。对学困生来说,在这方面的氛围之下他们也可以逐渐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进而提高跳绳运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率。
教师是小学体育跳绳教学的指导者,其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实际教学质量以及学困生对这项运动的参与度。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应重视教师培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相应的培训学习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此为基础,教师需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端正思想、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学困生来说,对跳绳不感兴趣或肢体协调度不够是其跳绳成绩难有提高的主要原因。教师需要革新沟通技巧,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恰当的时机对其进行鼓励、引导,以帮助其提高跳绳成绩。在与这部分学生接触时,要谨言慎行,切忌嘲笑、奚落,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以上述工作为基础,想要提高学困生的跳绳成绩,还要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让其自己选择教学方式,从而克服自身的惰性。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他们的信任,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最终为其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学困生的反馈,根据其反馈调整教学方案,帮助学困生提高跳绳成绩。
基于跳绳运动广泛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策略来提高学困生的跳绳成绩。在改革实践中,教师要转变过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真正从激发兴趣着手来帮助学困生提高跳绳成绩,最终帮助其塑造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