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艺飞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体育游戏,是一门学科,以规则为前提,以身体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目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游戏性、趣味性进行,而忽视了幼儿体育游戏的体育性和运动性。
幼儿体育游戏,简单来说就是根据3~6岁适龄儿童年龄发育特点进行身体锻炼、陶冶情操的体育活动。在中国知网以“幼儿体育游戏“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86篇文献,在学科筛选中,体育学科中仅有58篇,在这58篇中只有30篇核心期刊文章,再次筛选近5年体育学科中的核心期刊论文仅11篇。从近年来幼儿体育游戏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主要围绕。
目前幼儿园教师缺口严重,且幼儿园教师学前体育教育教学的专业素质能力较低,后期又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以至于无法在体育游戏的设计、创编、实施、评价过程中得到发展。还有很多幼儿园依然存在严重的“重保轻教”思想,将幼儿体育游戏变成了唱儿歌、晒太阳、散步或者一些传统游戏来应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及幼儿的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灵敏素质、身体协调性等体适能的提升不是一节课或者一个游戏能够改变的,它是长期科学有效的锻炼发展而来的,是通过学期、学年目标制定并给予实施获得的。但目前在幼儿园普遍存在的是没有计划性,没有提高身体素质的评价体系。
目前幼儿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游戏来进行活动,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有的从网上或者游戏书中移植过来。这些游戏只有简单的规则和玩法,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情境、角色在导入游戏环节大费周章,而忽略游戏部分的身体锻炼和动作发展。部分学前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在校期间学过幼儿体育游戏创编课程,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游戏出来,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或者内容不完整,运动负荷强度、量度安排不得当,安全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育状况进行游戏选取,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新颖”“热闹”,重视形式上的翻新,道具和音乐的独特,而忽视幼儿的年龄和生理发育特点,导致与体育游戏为提高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初衷不符。
既然我国幼儿园把一节体育游戏课设定为20~30分钟,那么幼儿园教师就应该重视游戏过程,严格把控课程时间。然而一些教师的随意性,并没有合理安排好游戏时间,游戏导入、讲解、示范时间过长,导致实际的游戏过程草草了事。组织形式上存在诸多弊端,没有经过详细设计,如轮转时间过长、间歇时间过久、分组整队维持纪律等等都在消耗幼儿游戏时间。
幼儿园教师对运动负荷强度、负荷量没有一个直观概念,在游戏过程中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运动负荷强度、负荷量才算合理;再者,一些教师知道加大运动量,但又因为专业基础薄弱无法调配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之间的变化。以“丢手绢”游戏为例,游戏怎么操作这里不做阐述,就其中的存在运动量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幼儿围成一个圈,然后开始儿歌,进行游戏,整个游戏结束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居然有1/3的幼儿蹲坐了10min,没有起身进行运动,有1/3的幼儿起身追逐1次,另外1/3的幼儿有2次或以上的追逐机会。可见,这样一个传统的幼儿体育游戏是无法给幼儿的身心锻炼带来效果的。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为是体育活动,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教师既不在教案上体现安全保障措施和办法,又在实际操中安全监管的不到位,不能够主动地防患于未然,往往导致损伤事件发生后茫然、不知所措。
造成幼儿体育游戏质量低的主要因素是师资力量的短缺和对体育专业知识的匮乏,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创编出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激发运动兴趣的课程。体育是人文科学,一项体育活动需要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学校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支撑,在体育游戏过程中,要想提高身体素质、获得运动技能、激发运动兴趣必须要对游戏目标、游戏内容、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深入研究,因此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是提高幼儿体育游戏质量的保障。园方应加强对师资的体育方面的系统培训,如通过讲座、教研、培训等提高幼儿园整体师资体育专业能力,培养其体育专业素养,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幼儿的身体基本素质包括力量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反应能力、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等。一个体育游戏的实施无法包含所有身体素质指标或者不能够有效地保障所有身体素质指标达到提升效果。身体素质的提升需要科学的长期有效的锻炼来实现,那么制定订幼儿体育游戏的周期计划就格外重要,不同类型的游戏创编设计应该有一个核心锻炼目标即身体素质指标中的一项,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重复练习来达到其有效的提升;制订体育游戏的周期计划,让幼儿在学期或学年中能够在不同体育游戏中反复进行身体素质指标的锻炼,并要设置学期或学年评价体系,可以监控和评价幼儿身体素质的变化,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第一,精讲多练,要以幼儿为主体,分利用活动时间,教师引导辅助幼儿进行活动,真正意义地使幼儿得到身体锻炼。愉悦身心的效果。第二,组织形式一定要科学有效,在组织过程中的分组、游戏形式、间歇时间(形式)、轮转方法都应做到提前设计和规划,做到心中有数,在有限时间内科学化地进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身心素质。
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游戏目标和设定游戏内容。开始部分应一些活动量不大的热身活动,在基础部分安排强度稍大、难度较高的身体练习,使幼儿达到适宜生理负荷的峰值,结束部分安排活动量较小的游戏或放松活动。例如,一节游戏课随机对3~5名幼儿进行6s心率测量,基础部分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可以用公式算出=幼儿安静心率+幼儿安静心率x65%。通过幼儿生理变化观察的进行判断,如幼儿脸微红、微汗属于低负荷运动,幼儿脸色绯红、面部有汗滴属于中等负荷,幼儿呼吸急促、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属于大运动负荷强度。还可以通过询问幼儿的感受等都来判断运动负荷强度、负荷量是否科学合理。
教师应在备课时预估本次课可能会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在游戏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保护方法;并且引导幼儿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守规则。避免游戏过程中出现不应出现的安全隐患。如果游戏中出现了运动损伤,应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幼儿及时得到救治。
体育游戏活动作为幼儿身体锻炼、愉悦身心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面对新形势和学前体育科研成果的更新,我们必须科学、有效地提升幼儿体育游戏课程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过程,以幼儿为中心,以真正使幼儿得到身体锻炼、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