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刘晓玲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投入和培养。情感教育在新课标中也有要求,这也是对语文教师的硬性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情感意识,教师也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
小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和古文背诵时,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些学生不能理解民族文化,甚至对汉语言文化不感兴趣,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背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教授作者的思想感情、社会地位、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情况,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此让学生背诵时会有更好的效果。教师在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后,能够更有效地体会到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关注点,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通过相关的课程激发出来,让学生产生远大的理想抱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体会到平时不容易感受到的感情,完善学生的人格。讲解相关文章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增强学生判断对错、真假的能力,抵御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教师通过有效的情感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也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时,可通过一定的学习情景达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知世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解《陶校长的演讲》时,教师可以通过塑造校长演讲时的情景,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激励和鞭策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学生在年龄上还有所欠缺,在对情感的理解上不够深刻,教师通过情境的模拟能够充分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更容易达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再通过相应的情景传递给学生,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更加密切,将课文内容和学生思想紧密融合在一起,也能够突出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内心情感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把控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感知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实现情感沟通上的契合。例如,在教学《蒲公英》这篇文章时,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真实的教学情景,告诉学生“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表面到情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与想要表达的意图,也引导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蒲公英当作榜样,学习蒲公英的精神,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感知。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再是传统的僵硬的师生关系,还应存在着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更能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联系,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也更加能够理解教师,教师也能够更多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在熟知学生心理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体会和理解,例如,在讲解关于兄弟的文章时,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兄弟间的情谊,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教师需要建立不同的师生关系,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理解学生的想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变得开朗。而对于活泼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可以更加贴切重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如此教师才能间接地将情感传递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朗读课文时,不同的情感会有不同的朗读效果,而教师如果对文章没有理解,文章听起来会生硬空洞,无法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让学生间接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语文的开始,小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语文学习中,进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将语文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当中。情感教学的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自发地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与人交际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