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 成庆娥
培根曾说:“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观察生活的墨镜。”对于小学语文作文而言,对于生活的观察记录是必不可少的,作文教学不单单是单纯的课堂讲解,全凭课本,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在教师教学中,学生都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教师讲什么,学生就会听什么,但长期使用这种方式会使学生的思想慢慢衰退,思维慢慢固化,得不到任何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没有办法开阔自己的眼界。只有让作文走进生活,作文才会因生活而精彩,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师努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以学生为班级主体,做学生的指路人、指引者,为学生指出一条通往成功的明路。
创设有关语文作文课堂内容的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积极性和想象力,又能够掌握语文作文课堂的知识。教师为学生创造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己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掌握问题,也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念,语文也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文字。
例如,生活中,我们在逐步成长,懂得了孝顺长辈,懂得了珍惜眼前的美好,请你写出在自己长大的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写一篇400字的记叙文章。教师可给学生创设情境,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如帮自己洗衣服、给自己做饭等等,引导学生进入写作情境,带入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把感情表达出来后,再开始写作将变得容易起来,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作文中,通过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教学不应该止步于课堂,在当代,语文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很广泛的学科,若只局限于几本课本,很难开阔视野,打开自己的眼界和思路,因此,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教完课本就应付了事,更要为学生扩充知识范围,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知识,并把课外知识积累下来。只有知识经验积累得多,才能写出好作文,才能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娓娓动听的描述。知识源于生活积累,学生只有看得多、学得多、懂得多,并慢慢积累经验知识,才能在语文习作中充分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对于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不单单是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而是引导他们去接触现实,去走一走,看一看,把自己实践的所做所闻通过自己的笔表达出来,去融入生活,参与生活,并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使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物可表,习作时勇于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作文《那是一次( )的尝试》,根据题目写一篇400字的记叙文章。学生看到这类题目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那是一次痛苦的经历”“那是一次开心的经历”等等,学生确定好题目,就要进行构思,学生若对于生活观察不够细致,或者对于经历没有及时记录,将很难写出有趣的符合主题的文章,导致出现写不够字数或者跑题的现象,因此对于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的积累至关重要。
课后的巩固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会课堂知识后,一定要进行生活化实践,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于课堂上的效果和效率,也要注重课下的教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反馈情况,对于课后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对于课后作业的设定也应朝着生活化的趋势发展,让学生把课后作业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后作业完成起来更加顺利和便捷,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对于课堂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例如,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如《我们玩得真开心》《那一件事,我总是念念不忘》《想起那件事,我就会——》等等,这类贴近生活的作文题目,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经历的事情有感而发,不需要思考太多东西就能写出一篇有趣的文章,生活的精彩使写出的作文也变得丰富多彩,又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很多事情在课堂中探寻不到,只有自己亲自去生活中体会才会明白,生活教给学生成长的方法,生活教给学生克服问题的方式,生活是启发学生的关键。教师应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把作文融入自己的生活,再把生活中的趣事写进作文,二者相互渗透,齐头并进。教师要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学,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学有所成,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引导,促进学生全方面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不能只追求眼下的成绩,单纯以成绩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而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