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ora的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译名探讨*

2019-11-26 16:16王月婷杨满成
外语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反语大词典字面

王月婷 杨满成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 310018)

提 要:Giora 的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其中文译名五花八门,不统一。译名的混乱不利于学术交流与研究,因此规范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的中文译名非常有必要且迫切。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认为,对比喻义和字面义的理解由一种普遍的Salience 原则支配,即首先要处理salient 意义。根据Giora 的理论,结合相关的翻译标准,在分析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词义构成的基础上,本文讨论其多种译名,发现“等级突显假说”为最佳翻译。“等级突显假说”是一个新的解释话语理解中词义激活与处理过程的理论,它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常用于心理学、神经学、医学诊断、语言理解、语言习得、翻译等研究中。在语言学领域,特别是在反语、惯用语、跨文化语用研究中,该理论越来越受重视。

1 引言

传统的话语理解有两大主流模式:直接通达模式(Grice 1975,Searle 1979)和标准语用模式(Gibbs 1994)。Giora 认为,对比喻义和字面义的理解,直接通达模式和标准语用模式的处理方法所得的研究结果都很有限,因此提出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以弥补两者的不足(Giora 1997:184)。1997年,Giora 在《认知语言学》杂志上发表“Understanding Figurative and Literal Language:The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在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简称 GSH)。2003年他出版专著On Our Mind: Salience,Context and Figurative Language,汇集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是Giora 本人还是其他的语言学家都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实证研究,表明该假说已基本成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刘正光 2002:210)。然而,GSH 作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学界对它的中文译名却没有统一。译名的混乱不利于学术交流与研究,因此规范GSH 的中文译名非常有必要且迫切。

2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的基本内涵

在话语理解中,GSH(Giora 1997,1999,2003)认为,对比喻义和字面义的理解由一种更为普遍的Salience 原则支配,即首先要处理salient 意义。意义的salience 是一个程度问题,影响词语意义salience的因素有:频率(frequency)、熟悉性(familiarity)、常规性(conventionality)或原型性(prototypicality/stereotypicality)。GSH 认为,语境对词义激活的作用是有限的。虽然它可以促进一个词意义的激活,但它并不能抑制salient 意义的激活。Giora 认为,没有必要区分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相反,某个语境中的某个意义的salience 程度能更好地预测。根据GSH,关于直接/平行/顺序处理的争论能够得到调解:salient 意义(字面义或非字面义)首先处理,这意味着salience 度相似的可替换解释是平行处理,词的新奇用法则是顺序处理。

根据GSH(同上),对隐喻、惯用语、反语的加工处理:(1)熟悉的隐喻(至少有两个 salient 解释——字面义与隐喻义):不管是何种语境,隐喻义与字面义都应该激活。比如:在理解隐喻step on one's toe 时,同时激活字面义“脚趾”和隐喻义“冒犯”。(2)不熟悉的隐喻(它只有一个 salient意义——字面义):在偏向于字面义或隐喻义语境中,字面义应该被激活;在偏向于字面义的语境中,字面义是唯一被激活的。(3)熟悉的惯用语:语境偏向惯用语意义或字面义时,惯用意义会激活,因为惯用语意义比它的字面义更salient.(4)不熟悉的惯用语:与处理不熟悉的隐喻相同。在两种语境中,会激活salient 的字面义;然而在偏字面义语境中,字面义是唯一被激活的。在理解隐喻与惯用语时,salient 意义享有特权地位:不管何种语境或语境的长度,总是首先被激活。(5)熟悉的反语:在两种语境中,反语意义与字面义都会在一开始被激活。(6)不熟悉的反语:在偏向于反语意义的语境中,不熟悉的反语即使与语境不符,salient 的字面意义是唯一被激活的。

GSH 既吸取直接通达模式与标准语用模式的优点,又修正其不足。直接处理模式的基本观点是:语境在处理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与语境相符的意义(非字面义)可以直接被提取,与语境不相符的意义(字面义)则不会被激活。在高度熟悉的隐喻中,隐喻义突显程度高,人们直接理解其隐喻义,而无需先理解其突显度低的字面义,Giora 同意直接处理模式。标准语用模式认为,人们在理解隐喻性语言时,字面义总是首先被激活,如果字面义与语境相符,则无需进一步处理;如果字面义与语境不相符,则继续推理,根据语境进一步推导出其隐喻义。在理解不熟悉的隐喻时,人们首先理解其突显的字面义,如与语境不符,再根据语境理解其隐喻义,Giora 同意标准语用模式。直接通达模式几乎不承认直义被激活,模块假说排除直义与非直义(反语意义)同时被激活并处理的可能。前者将语境的作用置于绝对地位,而后者排斥语境在处理初期的作用,二者都有失偏颇(刘正光 崔刚 2003:34-35)。GSH 承认语境的作用,但认为语境的作用有限。相对前两个模式,GSH 的预测性有创新,且更理性。

3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的译名举例

近十几年来,Giora 的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在各个领域都得到重视,特别是认知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文献中GSH 的译名多达二十多种,如“分级显性意义假说”(刘正光2002:211,2005:6;刘正光 崔刚 2003:34;王文娥 2007:88;钟毅平等2011:116;马利军等2015:124)、“层级的突显假设”(朱风云张辉2007:12)、“层级凸显假说”(周树江 2008:58)、“等级凸显假设”(宫同喜2009:275;王悦等 2016:257)、“层级突显假设”(林元龙2009:19)、“分级显现假说”(周红辉 周昌乐2009:27)、“等级突显假设”(周彬涂靖2010:85;王小潞郭晓群 2016b:955)、“显性等级性假设”“显性层级性假设”(武姜生2010:7-8)、“等级凸显假说”(周红辉 2010:77,2013:42)、“等级凸显义假设”(冉永平2011:766)、“分级凸显论”(王牧群 刘鸿宇2011:20)、“突显进阶假设”(袁凤识等2012:3)、“分级突显假说”(赵虹 2013:13)、“层级显性意义假说”(马利军等2013:391)、“级差突显假设”(唐韧2013:15)、“等级突显假说”(徐知媛 赵鸣2014:405)、“语义层级假说”(龚玉苗 孙毅 2014:16)、“意义分级凸显假说”(鲁承发 2014:76)、“分级凸显假说”(王小潞等2016:13;王小潞 郭晓群2016a:22;苏远连 2017:709)、“层级显著性假说”(周哲 2016:43),等等。GSH 的中文译名如此混乱,甚至在同一文章中作者使用两个不同的译名,或不同时期作者所用的译名也不一样,更何况不同的作者。译名的混乱有碍于概念的正确理解,也不利于学术交流与研究。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作为一个在当代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界广受关注的重要概念,有必要对它进行词源意义上的分析和翻译评价,选出既能表达GSH 的概念意义,又符合翻译标准的译名。

4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的词义分析

4.1 Graded的意义

Grade 来源于拉丁语gradus,相当于英语的step.《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的释义是:A degree in rank,proficiency,quality,intensity,or value.《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增补版)的中文释义是:(地位、熟悉程度、质量、强度、价值)等级、级别、评级。Graded 是 grade 的形容词,《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的释义是:(1)formed like a flight of steps(形似阶梯);(2)divided or arranged according to grades of rank or quality(按照等级、地位或质量、划分或排列)。

Giora 认为,salience 是一个程度问题(Meaning salience,then,is a matter of degree)(Giora 1997:186),并且认为salient meanings 享有特权地位(salient meanings have a privileged status)(同上 1999:921),Salient 意义是心理词典中编码的意义,且在头脑中居于首位。GSH 是先处理Salient 意义,词义的salience 受到常规性、频率、熟悉性或原型性的影响。在我们的心理词典中,词义编码的意义有一个排序,与阶梯状相似。词义越salience,在我们心中它的排序(地位)越高。因此,在理解话语时,我们首先会激活 salience 的词义,所以把graded 译为“等级”最佳。“等级”在《汉语大词典》里的释义是:(1)“按差异而定出的高下级别”;(2)“分等、逐步”,“等级”正好体现 GSH 中词义的等级区分。

4.2 Salience的意义

Salience 在《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的释义为:(1)The fact or condition of projecting outwards;prominence,conspicuousness(向外突出的事实或条件;突出、惹人注目);(2)A salient or projecting feature or object(突出、显著的物体或特征)。据此可知Salience 有突出、显著的意义。

Salient 来自拉丁语 salient,意为飞跃、跳跃,《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释义为:Projecting above or beyond a surface or outline,jutting out;prominent,noticeable,conspicuous;SOCIOLOGY standing out or prominent in consciousness(突出、超出表面或轮廓;突出的、显著的;值得注意的、重要的;社会学:意识突显或突出)。《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中salient 的中文释义为:值得注意的、重要的、显著的、突出的、显眼的;名词为 :(防御工事的)凸出部分。因此笔者认为,GSH 中的salience 翻译成“突显”为最佳。“突显”与“凸显”两者读音相同,但为什么不翻译成“凸显”呢? 我们先来看“突显”与“凸显”里的语素“突”和“凸”的释义。

“突”,《说文解字》:“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一曰滑也”。

“凸”,《广韵》:“陀骨切,入没定。 又徒结切,入屑定,凸出儿”。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高于周围,与‘凹’相对”。

“突”与“凸”都表示凸出的意义,但“突”字的范围更广,从《说文解字》可知“突”本指犬快速的从洞中蹿出,引申有凸出的意义,但不限于物体的表面。“突”的引申意义有很多,比如“忽然、袭击、凌犯、冲撞、烟囱,等等”。而“凸”从字形可看出是高于四周之义,与“凹”相对。在表示“凸出”义时,两者基本可以互换,属声近义通。

“突显”,《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突出地显露;“凸显”,《汉语大词典》:凸出显露,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清楚地显露。从词典解释看,“突显”与“凸显”的意义与用法基本一致。《汉语大词典》没有收“突显”,大概是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不需要两个词共同表达一个意义,增加负担,因此只收一个。但在日常生活中,“突”跟“凸”声近义通,用法也基本一致。因此人们不会分得太细致,也很难区分。“突显”与“凸显”在表示“凸出地显露”时用法基本一致,因此两者可通用。

但在GSH 理论中,salient 意义指词语在心理词典中编码的意义,在头脑中居于首位,且salient意义有特权的地位。词义理解由“salience 原则”支配,即首先处理salient 意义。这都表明salience的地位高于一切,处于心理词典编码的首位,既重要又显著。所以,“凸显”与“突显”都能表现salient意义的地位与重要性。认知语言学主要通过3 种研究方法表征,即经验观(experiential view)、凸显观(prominence view)和注意观(attentional view)(Ungerer,Schmid 2001)。这里的“凸显观”与GSH 研究的内容不一样,它认为,语言结构信息的选择和安排由信息的突出程度决定。比如:在 The book on the table 中,book 是图形,table 是背景,book 是凸显的成分,也是句子的主语。在一个句子中,最凸出的部分常常被置于句首。而GSH 主要研究我们在理解话语时,词义激活的处理。GSH 认为,话语的理解由一种更为普遍的salience 原则所支配,即首先要处理 salient 意义。可见两者是有区别的,由于学界没有规范两者的术语,所以经常造成混乱。因此笔者认为,为区别于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应把GSH 的salience译为“突显”为最佳。

4.3 Hypothesis的意义

Hypothesis 在《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中的释义为:(1)A proposition put forward merely as a basis for reasoning or argument,without any assumption of truth(一个命题仅仅是作为推理或论证的基础,而没有任何关于真理的假设);(2)A subordinate thesis forming part of a more general one;a particular case of a general proposition;a detailed statement.(一个从属命题成为更普遍命题的一部分;一个特殊的命题;一个详细的陈述);(3)A supposition,an assumption(假定,假设);(4)A groundless assumption(一个毫无根据的假设);(5)An actual or possible situation considered as a basis for action.(一个实际的或可能的情况被认为是行动的基础)。Hypothesis 在《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增补版)中的中文释义为:(1)假说、假设;(2)前提;(3)猜测、揣测。从词典释义看,hypothesis 既可翻译成“假说”,又可以翻译成“假设”。

我们再来看汉语里的“假设”与“假说”。“假设”在《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是:(1)“如果、假定;(2)虚构;(3)代为备办、借以设置;(4)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试验证明、实践检验就成为理论”。“假说”在《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是:(1)“虚构的事;(2)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假定的说明。从《汉语大词典》对两者做出的释义可知,两者都表虚构,且在科学研究上两者表达的意义一样,基本没有区别,那是否两者就可以通用呢? 在汉语文献中,对“假说”与“假设”基本没做细致的区分,两者经常混用,但我们没有意识到两者在理论体系中存在本质差别。在英语文献中,assumption 和hypothesis有严格的区别(当然也有混同之时)(施春宏2015:23)。这很像训诂学里的浑言之皆可,析言之则异。

“假设”与“假说”的区别在于:一种是须要证明且原则上可以证明的假定,即hypothesis,称作“假说”;一种是不须要证明且在可预知的条件下一般无法(充分)证明的假定,即assumption,这就是理论意义上和信仰上的“假设”(同上:25)。根据施春宏对“假设”与“假说”的区分,GSH 中的hypothesis 译为“假说”为最佳,因为 GSH 只说明非字面义话语的初期处理情况,随后的理解过程由“保留设置”解释,GSH 就意义激活而言只是预测而已。GSH 是基于标准语用模式和直接通达模式的理论而提出的,因此须要证明它的假定是否正确。Giora 从阅读时间(reading times)、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s)、移动窗(mo-ving windows)、大脑半球(hemispheres)等大量实证来判断GSH的合理性。根据施春宏对“假说”和“假设”的区分,GSH 是“假说”,也就是 hypothesis.因此,把hypothesis 翻译为“假说”最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译为“等级突显假说”为最佳。首先,它有贴切的概念意义。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表达的就是话语理解时,在我们心理词典编码的等级越高、越突显的意义最先激活。其次,这个译名从翻译标准来看也是最佳翻译。它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能表达概念意义,且明白顺畅,又构词高雅。

其余译名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要么没有与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区分开,要么没有区分“假设”和“假说”,或者没有紧扣理论,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GSH 的意义,易造成理论混淆,也没有达到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5 结束语

“等级突显假说”是一个新的关于话语理解中词义激活与处理过程的理论,它“取消直义和非直义的二分法,有利于解释大量的中间地带”,且它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避免这种二分法带来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困难”(刘正光2002:218)。“等级突显假说”弥补过去直接通达模式与标准语用模式的不足,“为建立一个通用解释模型迈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同上)。“等级突显假说”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常用于心理学、神经学、医学诊断、语言理解、语言习得、翻译等领域,尤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等级突显假说”越来越受重视,在反语、惯用语、跨文化语用研究中,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规范它的中文译名非常有必要。

猜你喜欢
反语大词典字面
金缕衣
反语中的幽默现象探究
别误会这些英语
我就爱“反”着来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别误会这些英语
“英语大师”陆谷孙
潮人
儿童反语语用功能知觉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