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莫错 错必难改
——谈太极拳训练的误区

2019-11-26 13:55翁心诚
少林与太极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劲力初学者呼气

文/翁心诚

有人做了一个简单试验:将一张10平方厘米、平展如镜、光泽鲜亮的纸放在手中揉搓,约1分钟,纸就变得皱皱巴巴。如果想将纸还原成平展的状态,则要用时10分钟以上。这个试验说明:形成错误与改正错误的时间比为1∶10以上。这个试验也启示我们:太极拳练错了,要修正错误会很难。一是认识难跟上,二是习惯阻力大。

笔者观察,有的练拳者一练几年十几年没能入道,主要原因就是一开始训练就走错了路。对此,笔者要强调三点。

一、用意方面

教拳者往往强调动作方位、角度,学拳者也就在身形手势运行中,用意在某个方位点与角度线,比如“指裆捶”力点在假设的与己对面的拳者裆前,“栽捶”力点在自己裆前的地点。这就值得商榷。我老师李品银当年在上海演示拳术时说:拳向下,打到美国;拳向前,打到南极。他不强调那个实在的狭隘的方位点。后来,笔者读经典拳论,才知李老师所言正确,与“进之愈长、退之愈促”相呼应,与“仰之弥高,俯之弥深”相吻合,与一开可开到天边海角、一合可合到身内细胞深处相契合。

用意在大心量,李老师的指导是大心量指导。只有用意大心量,才能体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以及“致广大,尽精微”的特点。

用意之妙,贯穿在练拳的始终。陈小旺说:打拳时,大脑一半用,一半休息。这种通俗的语言表明,意是要用的,但要不拘泥、不执着,达无意用意才是真用意,妙就妙在这里。

二、用劲方面

“不用力”的说法很容易引起误会,有的人以为真的是软绵绵、松软软地运拳,那就大错特错了。用力与用劲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如果用力不当,又僵又硬,就出偏差了。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当初杨澄甫宗师提出“不用力”,现代拳家提出了“用劲”、“劲儿”等说法。经典拳论明确指出“蓄劲如拉弓,发劲如放箭”,又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发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太极拳如不发劲,则失去其本质。

那么究竟如何练劲呢?有四点值得重视。

1.劲力有根,根在脚底,要利用地心引力。

2.劲力是否从脊柱劲源点发出,劲源点在与胸前十字中心对应的脊柱点。

3.劲力是否与“气”有化合整合性。所谓“气力”,气足才有力。

4.时机,即在某一瞬间。

上述几项聚而为一。

所谓“性命双修随机变”“奥妙尽在时机中”。这个用劲有根、力由脊发及形于手指的训练,符合下大于上、后大于前的训练法旨,用劲之妙就妙在这里。

三、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呼吸配合动作,这是普遍的提法。有的拳师教拳时会说“不管呼吸”,是对初学者来说,管呼吸比较困难。但如果初学者真的以为练拳可以“不管呼吸”,则必定走入误区。殊不知最困难处即最重要处。如果不管最重要处,初学者练几年后会形成强大习惯与认识错误,再来纠正必定障碍重重。

经典拳论明确指出: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不管呼吸”的提法不符合“以意行气”,太极拳的所有功夫都与呼吸相关。太极拳练什么呢?练的是太极气,意气圆,威力势,其要害是练意气圈的旋转与意气流通。无论怎样练,只要想练出效果,就要管呼吸,不仅要管,还要早管与管好。

但是“呼吸配合动作”错了,错在本末倒置,应该是“动作配合呼吸”。当然,呼吸与动作在用意中是互相配合的,但必须有主次,只有让动作去配合呼吸,才会较快出真功夫与大功夫。这种训练也有很多奥秘可以探索,其窍有三。

1.练动作之合配合吸气,练动作之开配合呼气。所有动作不过一开一合,所有气息不过一呼一吸,所谓“一横一直打天下”“生命在于一口气”。

2.一开始就要明确提出慢动作与慢呼吸。佛祖说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可理解运用为太极拳也在一呼一吸之间。佛祖教人在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里感悟生命的奥秘,可以理解运用为太极拳的玄奥也在这一呼一吸的瞬间停顿中。

3.呼吸就是练太极拳的根本。“丹田一有一切有,丹田一无一切无”,有什么呢?有内气的运行感觉。如果练了几年,内气还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则等于没有入门。内气究竟如何练?外呼吸感觉减一分,内呼吸感觉就增一分。外呼吸越慢越深,内呼吸就越显越明。那么,动作配合呼吸必是由粗浅配合外呼吸转入深沉配合内呼吸,这种境界即神明境界。这对练拳者的心理要求更高,必须心无挂碍,清净正觉。

下面以常见招式“左揽雀尾”做说明。

此招式分4个动作,即掤捋挤按。掤式,凝神聚气,先吸气蓄气,收下腹,提肛肠,涌口水,双手右抱意气球(合),再随呼气,放肛与放腹润咽口水,左手左斜向掤出,右手右下斜向掤出(开)。一合没有不合,一开没有不开。捋、挤、按,也不过在一吸一呼中,有开有合有变化而已。其中捋与挤伴随吸气与呼气之起伏,有3次小合小开,即合中有合,开中有开。按有吸气与呼气之2次起伏,动作有2次小合小开。所谓:掤式犹如风行水,捋式犹如箭穿胸,挤式犹如钱投鼓,按式犹如掀箱笼。在各式动作前后左右变化中,体现进退必有转换,往复定有折叠。足之起落,手之撩拨,眼之顾盼,身之进退,均与呼吸韵律配合,身中之每一滴血、每一点体液都在气息节奏里协调和谐,即使只练一个掤式,分把钟,也感到舒适无比。这个揽雀尾过程,呼吸与开合节律合拍4次,涌咽口水4次,收放腹与肛肠4次,完全可以体现内大于外、重于外、先于外的拳术技艺。

猜你喜欢
劲力初学者呼气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轮滑冰球初学者运动体适能与专项技能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形意拳劲力特点及在实战中的体现
武术的“力与劲”之迷雾解码
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研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浅谈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