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性教学实践

2019-11-26 11:56李健康
读与写 2019年19期
关键词:移情教师应语文课堂

李健康

(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中心小学 贵州 兴义 562400)

目前,仍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学是封闭的或僵化的,方法单一,教师一言堂依然屹立不倒。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有必要创建一个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便学生能够真正的动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参与度。笔者认为要创建灵活的课堂模式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移情体验,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

小学语文课堂就像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是导演和策划者。一个好的节目需要导演仔细规划,一节好课更需要老师精心构思和打造。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才能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实现文人合一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的移情体验和教学中的角色激情表演,以达到表现的内化风格,换位思考,真正内化文本内涵,产生共鸣。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詹天佑设计了“人形”铁路,学生们思绪只是在“人形”铁路的表面上流淌,并没有通过语言形成具体的外观。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首先,根据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画出“人”形铁路的草图,练习并清除地图的意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个小司机第一次顺利进入“山地列车”上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逐一开始动手操作,许多才华横溢的“司机”成功登顶。这么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刻了解了詹天佑的设计意图,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并真诚地钦佩詹天佑的才华。

2.融入生活,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开放

语言最初来自生活,自然它应该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当学生体验和倾听事物时,他们才能在熟悉中凝聚他们的感性知识,并达到理性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努力把握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把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将生活情感融入课文,并将课堂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的具体目的。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步骤:首先出示几幅图片,几个送别的场景:(1)涕泪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3)潇洒拱手、饮酒告别;(4)送完就走。让学生认识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你喜欢哪种告别?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选哪种?为什么?如果是两个大男人,两个大诗人应该是哪种?……选完后,再来一起看书,学文。其次与学生沟通,当你和朋友说再见时,你说什么,你的心情是什么?再与文中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场景对比:体悟豪情。你还想起了几种送别或有关送别的诗?积累一下。最后,当你即将从六年级毕业时,你怎么跟好朋友和好同学说再见?具体有什么想法和做法?这些步骤只有一个目的,它将告别诗与生活中的告别场景相结合。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睦”相思送别的区别在于将告别诗运用到生活中,以实现这两件事融合的境界。利用生活和文本相互交织的经验,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方法将形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正调动学生对文本解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方合力,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作为知识来源的一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语文课堂更加有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除了强调需要关注圈点勾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写。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气质,写作可以表达心理历程,轻读不写,学生经常如蜻蜓点水,只能粗略的一瞥。只有结合阅读和写作,借助想象的翅膀,,学生才能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感受和思想,才能获得启迪和独特的感受,享受阅读和审美带来的乐趣。

4.多管齐下,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让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真正的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到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告别了“粉笔”的时代,这将使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在新时代更具活力。虽然我们现在看来很多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都是压倒性的,太多了。当时大多数人都在纠正,他们反对过多的多媒体和新方法来干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但这与多种媒介、多管齐下学习语文的大方向出发点和归宿是一致的,每个人都不排斥多种媒体及多种方法,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有激情。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创设灵活、多变的小学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移情体验,多重想象,疏导、结合等多管齐下的方法,定能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有效,从而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猜你喜欢
移情教师应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主体的突围
——论移情行为中两种现象的区分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