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源
综合儿童的心理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教学方法是较适合我们教学的方法,因为其能够愉悦儿童的身心,还能够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但是如何将游戏与我们的教学相融合,使在小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得到有效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
教师是知识的讲述者和引导者,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详细地讲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直接触摸到知识点。而游戏化教学则颠覆了课堂秩序,游戏元素的引入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局限,学生在游戏的引导下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再者游戏化教育的教育引导性更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枷锁,对数学学习规律有初步的了解,并逐步从思想内形成对数学的自我认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游戏教学的引导性由此体现。此外游戏化教育的学科交互性很强,小学数学的开放性较强,通过教学内容游戏化设置,小学生在游戏化的氛围内接触到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联系,从而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方式。
(一)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问题 虽说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中以教师的思路为主。但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导致教师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长时间下来则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这一课程的厌烦,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教师还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吸收数学知识。
(二)游戏化教学方式单一 一些学校为了学习效率,在活动方面往往采取敷衍的态度,游戏化教学相对比较简单,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兴趣,这样使得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学习到知识,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游戏后直接导入主题,这样使得学生一头雾水,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思考中来,从而导致游戏失去了本身的价值以及意义。
(三)游戏化教学缺少师生互动 在当前的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都以旁观者的态度进行游戏,没有给学生带来建议,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得游戏本身的价值达到最低,有效的课堂互动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思维力。
(一)提高对小学游戏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数学成绩,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摸索数学、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寓教于乐,能够使得整个数学课堂富有一定的魅力,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则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丰富多彩的游戏化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可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集中精力,这样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分数》这一章知识点时,可进行游戏,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有10名,而这10名学生则作为一个整体,即分母。教师在开始时喊“1”时,则一位学生跑到圈内,若教师喊“2”时,则有两位学生跑到圈内,以此类推下去,若学生没出错,教师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能够被游戏所吸引,由此教师可向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一定要巧妙地运用游戏方式,在课堂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能够缓解学生的情绪,整个课堂轻松有趣。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否则就会使得整个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小学生尚且处在小学阶段,刚接触数学这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尚未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游戏融入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合理地学习知识。
(三)加强游戏化教学的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融入课堂中,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而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要让学生掌握到数学学习情况,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发现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在课堂中向教师提出,教师进一步作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新的发现。
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将寓教于乐融入数学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都有着活泼好动的个性,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勇于探索,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