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程亮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课堂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课堂更加关注生命,不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域。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生命化课堂,课堂中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自由学习,快乐探究,尽情释放生命活力。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情感,碰撞思想,共同成长。生命化美术课堂以美术活动为载体,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化美术课堂充满生命色彩,富有无尽地生机活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构建生命化美术课堂,让美术教学多姿多味。
生命化美术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师关注学生心理感受,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萦绕着浓浓的人文味道。人文关怀既是生命化课堂的需要,更是有效教学的需要,人文关怀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体现了师生的人格平等,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文关怀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技巧,人文关怀愉悦了学生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无形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美术课堂中开展人文关怀,首先要营造课堂生态环境,呵护学生生命健康,平等师生关系,学生愉快自由。其次要渗透人文教育,美术学习既是一种美术技能练习,更是一种文化学习,我们要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育,引领学生了解悠久的美术文化历史,理解和运用图像这一视觉语言去交流和传承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美术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在教学《水墨山水画》一课中,我首先组织欣赏教学,分别展示了敦煌壁画、清代石涛的山水画、现代陈子庄的山水小品等,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国山水名画,感知中国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欣赏教学中趁机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悠久历史、伟大成就与艺术价值,点燃学生对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美的源泉,春天百花争艳,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满枝,冬天银装素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美术教学应回归生活,以生活为舞台,美术课堂应散发浓浓的生活味,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带领学生拥抱生活,让学生亲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欣赏美、表现美、应用美。
美术是一种真善美的艺术,亲近生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真实的美术素材,无论是欣赏美还是表现美,都要在自然生活中,或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此美术作品才会散发出生活的气息,才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才能给人以美的熏陶享受与情感的熏陶。例如,在教学《花儿朵朵》一课时,我拓宽美术活动空间,将教学场所搬到室外,带领学生到校园去欣赏各种鲜花,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各种野花,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写生。在教学《虫虫虫》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不同虫子的结构特征,我组织学生去大树下、草丛中去捕捉蚂蚁、瓢虫、蝴蝶等昆虫,学生在仔细的观察中了解各种虫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为美术表现积累了丰富而真实的素材。
传统的美术课就是图画课,教学活动与形式单一,教师给学生一张纸、一支笔,学生进行临摹画或者自由画,画画是课堂上唯一的活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形式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更加完善,美术教学以审美为核心,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教学目标更加多元,活动形式更加丰富。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是美术课程最主要的价值,因此,美术课堂应当充满情趣味道,美术教学应当妙趣横生,而不再是枯燥单一的绘画活动。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或欣赏,或绘画,或编织,或泥塑,或沙雕,或贴画,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美术情感。例如,在教学《车》一课中,我开展了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引领学生从欣赏车到表现车,在欣赏车时,我给学生提供了玩具车模型,精美的车辆图片,还有动态的车表演视频,在造型表现环节,我不仅让学生动手画车,还组织学生动手做车,有的学生用黏土做车,有的学生用卡纸制作车,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让课堂洋溢着情趣。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成员必备的关键能力。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一些教师以临摹为美术教学主要方式,殊不知,一味地临摹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潜能,阻断他们的美术发展之路。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临摹中创新,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摆脱惯性思维,学会发散思维,独创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美术作品。我在美术教学中激励学生勇敢创新,让美术课堂飘逸创新味。例如,在教学《水墨改画》一课中,我在带领学生欣赏了几幅传统年画后,要求学生进行水墨变体画创作,为了使学生跳出原画的框架,我鼓励大胆想象,对原画进行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创生出新的水墨画作品,美术课堂笼罩在创新氛围之中。
让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拥抱自然,享受美好生活,开展妙趣横生的美术活动,激励学生创新美术作品,让美术课堂充满人文味、生活味、情趣味、创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