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兰
少教多学,指的就是教师要少教,学生要多学习,但是这里的少教并不是指教师不教,而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给学生的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延展性,并且学生的多学也并不是要让学生过多的背诵、过多地读书,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深入地进行探索,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提供一定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凸显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预习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教师需要在一旁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的依据。例如,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一些恰当的学习方法,像思维导图、摘要记录、标记法等等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知识标记下来,让学生先大致的浏览所有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重难点的分类。当然,这种预习工作的形式可以不局限于阅读书籍这一种,还可以是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进行标本的制作、进行模拟实验等等,学生在完成预习环节之后,可以以文字、图片、甚至是实物等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下来,进一步为微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列出一个预习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一,在没有任意括号的一个等式中,如果只有加法、减法,或是如果只有乘法、除法,那么要按照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计算呢?第二,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么要按照什么样的式子计算呢?最后,为学生布置两个题目,让他们在完成预习工作之后尝试着解决,针对第一个任务,教师可以布置3+21+4+18=?针对第二个任务,教师可以布置5×6-8÷4=?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本的预习,在阅读了课本上提供的四则运算法则、探讨了课本上的例题之后,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两个任务有了回答。如果等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是只有乘除法,那么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么就要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为教师后续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有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总结这次预习过程中的收获,进行讨论,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尽可能的解决小组成员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够进一步的增强,让学生做到了深度学习、积极学习。同时,学生还能够针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在组内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探究的想法,做到集思广益,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乘法结合律”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发现,在很多小组,学生都就“总结运算律”、“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还有一个小组在解决了小组内的学习问题之后,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他们开始思考,在除法中有没有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可能呢?教师可以就这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一系列的提问和思考之后,学生自然能够得到计算连续的除法时,可以先将后续的数字相乘,用最前面的被除数除以后面的乘积总和,这样的规律不仅能够简化运算,并且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少教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开展针对性强、创造性强、启发性强的教学工作,在教师和学生合作讨论的学习基础上,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思路、探究思路进行点播,在情感上进行鼓励,从而全面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一节课的教学时,学生们总会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问题,为了找到学生出错的问题源头,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计算“4x+5=29”,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观察,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掌握两边同时乘除相等的数这一规律,在化简到4x=24时,总会左边÷4而右边忘记÷4,或是等式左边-5的时候忘记了在等式的右边-5,这就导致整个方程的天平不平等了,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将等号看作是衡量等式的一杆秤,只有在等号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计算,才能够保证天平的平衡,否则这样的方程解法就是错误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少教多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等,强化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值得广泛推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