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宗成
低年级时期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逐渐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教师也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创新来体现出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创新教学不仅会让大家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这也能够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在展开创新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到具体的知识教学要求,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生成要素,要合理进行整体教学节奏的有效把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锻炼都会更加充分,这才是我们提供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达到的综合实效。
教学创新体现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教师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加积极活跃,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更充分的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总体来说,小学时期数学知识都比较简单,大部分知识内容都是在构建学生基本的数学认知,属于常识类知识教学。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吸收状况合理进行教学调整与变化。比如,在学到一些基本内容学生普遍很容易理解与接受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教学延伸与拓宽,引入一些难度更大的内容,并且在有效的思维指导下让学生慢慢实现基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这不仅可以更充分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这也可以为后续学生接触和了解这些内容时奠定良好基础。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多元能力才会得到培养激发,大家能够从数学课堂上有更多实质性的学习收获。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中,在给学生基本介绍了这一图形的主要特征后我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很顺畅,学习过程基本没有难关。这时,教师可以考虑做进一步的教学延伸,可以相应的引导大家思考,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可以如何计算。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让学生首先有一个直观了解,这会起到很好的综合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教师可选择从简单步骤着手,把平行四边形四边之和相加,学生会发现长边与短边之和乘以2的关系。接着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合理进行引导,让学生动手测一测,随后讨论发现的规律。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虽说低年级时期不要求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但是教师适当的引入这部分知识内容,却能够给今后大家系统的学习计算方式奠定一定基础。这种教学延伸不仅是教学创新的一种体现,也会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
小学时期的数学问题普遍较为简单,在这些基本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这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问题探究的乐趣,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家意识到很多问题分析探究的方式和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最终都可以得出结论,这会让学生思维的活力更强。教师可以从一些典型问题的教学出发,首先让学生领会到一题多解的基本操作过程。在不断深入的解题训练展开后,学生的思维会慢慢被打开,大家在想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的同时,也能够直观感受到解题过程的乐趣,还能够在头脑中强化一题多解的学习意识,这会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非常有效的培养与锻炼。
有这样一个问题:芳芳有3件衬衣,2条裙子,一共有几种穿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思考按“一衣一裙”配对,有多少种配法,然后组织大家分组讨论怎样搭配。老师在巡回指导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的思路会越来越开阔,思考方法也会更加多样。当大家将各种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汇总后,学生不仅非常惊讶,大家也充分感受到这样的问题分析解答的趣味性。这种有效的教学组织与构建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力,也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会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奠定很好的基础。
低年级时期学生会接触到很多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如果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对此,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变化,要善于透过各种趣味化的学习活动的创设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同时,也给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内容提供更好的铺垫。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就多探寻一些好的活动形式,并且在课堂上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活动背景不仅可以营造很好的整体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放松,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记忆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完乘法口诀后,为帮助学生牢记口诀,我在复习课上采用了一个“口诀接龙”的小游戏。即教师先随便报两个1位数,如“2”和“8”,指名学生口答其相乘的积“16”(口诀:二八一十六);再让他提问下一位学生:用所得的“1”和“6”相乘得多少,第二位学生口答“6”(口诀:一六得六);接下去,第二位学生又提问第三位学生:两个“6”相乘得多少,如此循环。这个活动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对于学生反应的灵活性和乘法口诀的牢固掌握程度都提出了要求。以这种轻松有趣的活动过程来巩固与强化学生乘法口诀的记忆程度,这比传统教学模式起到的效果会直观很多,是教学创新模式效果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