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梅
摘 要: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音乐教学应有针对性地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接触中国优秀文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现和创造,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可以借助聆听和欣赏音乐,带领学生透过旋律、歌词感受文化之美;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自由探索优秀文化,感悟文化魅力,争做文化的传承者。
关键词:音乐教学;传统文化;传承;创造;欣赏;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8-0068-02
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即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从现实社会的角度看,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流失和消亡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在积极寻找保护措施,以更好地传承民间传统文化。作为艺术类学科的音乐,教师所使用的音乐教材本身就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小学阶段的十二册教材中选用了各种民间歌曲、器乐音乐、戏曲音乐等,教师借助教材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领悟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还可以借助精彩的艺术作品来阐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学科在艺术上的优势,将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来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一、主动表现与创造,感受传统文化之“趣”
表现与创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发挥性内容,其要求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再创造。音乐表现方式可以是演唱,也可以是器乐演奏或者舞蹈等综合性的表现方式。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表现时间,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能,表达音乐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美丽的夏牧场》是极具哈萨克族风格的一首歌曲,全首歌曲的音乐只有六度,旋律简单轻快,采用的都是比较常见的民歌旋律,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教师经过一课时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了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不拉”和传统舞蹈动作“动脖”,为了让学生表达出对歌曲的理解,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教师在课时二中安排了表演环节。
师:“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上节课老师已经给大家演示过,有没有同学愿意尝试用“冬不拉”来给歌曲配上节奏?(教师可在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三名)
师:我们知道哈萨克族的民间音乐常见的节奏类型是“咚哒哒,咚哒”,这也是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同学们可以用“冬不拉”配上这样的节奏一起伴奏。还有没有同学愿意向我们展示下哈萨克族特色舞蹈?(在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五名)
在不断磨合中,学生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弹奏乐器的学生逐渐能够跟上音乐的节奏,跳舞的学生也能跟上音乐的节拍,并跟着音乐律动扭动着脖子,课堂有了欢乐的氛围。
整节课下来,教师给许多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哈萨克族的舞蹈和歌曲世界中。教师通过提供这种表现与创作的机会和平台,增加了学生对哈萨克族音乐的了解,提升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鉴赏力,同时也为音乐课堂增添了趣味性。
二、仔细聆听与欣赏,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聆听与欣赏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必经阶段,聆听可以让学生明白音乐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欣赏可以让学生透过音乐的词曲体会音乐所传递出来的艺术魅力,感受到文化之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引导、理论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理解每首歌曲的内容。随后,可以运用听唱、肢体表现等方式來建立起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连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例如,《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材的选用歌曲,本首歌曲具有较为浓厚的蒙古族歌曲风格,学生可以通过该歌曲了解蒙古族传统的音乐文化与民俗风情。在聆听环节中,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将《草原就是我的家》和《青春舞曲》进行对比,前者是蒙古族代表歌曲,后者是维吾尔族代表歌曲,两首歌曲的直接对比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特色。
师:大家在听完这两首歌曲之后有什么直观感受吗?
生:这两首歌曲差别还是很大的。《草原就是我的家》音域比较宽广,让人一听仿佛就来到了广阔的草原上。《青春舞曲》节奏很欢快,仿佛看到了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景。
师:同学们感受得很好,其实这两个民族的民风习俗不同,而这些文化的差异也反映到了音乐作品上,比如他们传统乐器的差别,有同学知道吗?
生:蒙古族有马头琴,维吾尔族有热瓦甫。
师:很好,大家了解得真多。
聆听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蒙古族歌曲音乐悠扬、情感深沉的特征,仿佛带领学生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在接下来的欣赏环节,教师则运用了蒙古族的舞蹈,带领学生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学习“筷子舞”动作要领。“筷子舞”要求学生能够跟着音乐节奏用筷子敲打自己的手部、肩部等,然后让学生再跟着歌曲来完成“筷子舞”,在歌声和舞蹈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体会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之后通过学习蒙古族舞蹈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音乐之中,感受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风情。
三、积极交流与讨论,感受传统文化之“意”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除了民族音乐能够体现传统文化色彩,许多经典音乐也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比如《念故乡》《我的祖国》表达了词曲制作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再如五年级下册课本中有专门的内容带领学生们走进中国传统戏曲的世界。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内容,以主题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地探讨,为课堂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比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每年庆祝时间持续最久的一个盛大节日。由于各个地方、历朝历代的民风民俗不同,人们对“春节”的音乐表达方式也不同。教师借用“春节”的主题号召大家课下寻找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并且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与鉴赏,在课堂上将自己的鉴赏成果与大家交流。以下选择两名学生的交流内容。
学生一: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龙咚锵》的音乐作品欣赏,大家乍看可能觉得这首歌曲和春节没有关系,其实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就是春节时候人们敲锣打鼓祈福的欢快场面,歌词与整首歌欢快的节奏相结合,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欢乐的气氛。这种敲锣打鼓迎接新年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依然流行,我们也能通过电视节目看到这样的场景,非常的热闹。我觉得这种传统文化习俗应当传承下去,因为它是健康的,是有文化内涵的。相比较而言,放鞭炮的习俗就不符合现代的环保理念,因此应当逐渐寻找替代方式,用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迎接春节,比如这种敲锣打鼓的方式就非常的喜庆,还非常环保。
学生二: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东北地区的民歌《秧歌舞》,扭秧歌是东北的一种民族特色歌舞,整首歌曲旋律简洁,节奏轻快,歌曲中多次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让人们感受到歌曲带来的动感效果。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眼前仿佛出现了人们在春节期间穿着多彩的服装扭秧歌的场面。我也好想去东北看一看大秧歌,感受一下這种欢快的气氛。
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欣赏了许多艺术作品,也了解到各个地方春节的习俗。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从旋律、节奏、歌词来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还透过音乐作品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气氛。也有许多学生在这次主题讨论会中提出有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一些优秀的传统习俗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经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大家都愿意加入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当中。
总之,无论是以歌曲欣赏和演绎的方式完成课堂授课,还是以主题讨论的方式交由学生自主探索音乐世界,教师的目的都是将传统文化与音乐作品相结合,让学生借助不同的作品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心中燃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以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04).
[2]陆秋敏.小学音乐中多元化的教学策略[J].黄河之声,2018(22).
[3]顾洋.对综合艺术理念下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8(24).
[4]季楠林.小学音乐教学“有效”例谈[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