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进 杭州市三墩中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切教学活动均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而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正是对新课程标准就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要求的最好践行途径,此举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理念发展的重要表现。核心素养理念主张在校期间要对学生素质及能力进行全方位开发与培养,为其将来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与社会局势打下基础。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笔者认为,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够定期参与有效的身体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体质水平,而提高初中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对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体育教学收效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又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拥有主动学习态度的学生通常能够依靠自身在学习方面的自觉性,积极发现自身不足并通过更加认真的学习加以弥补,是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学习、探索并最终掌握的过程,主动学习通常出自于学生的主观意愿,这使其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及掌握难度得以大大降低。而被动学习则与之相反,有着被动学习态度的学生,其学习任务通常需要在教师或家长的监督之下完成,且学习过程当中表现懒散,态度敷衍,对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仅停留在能够应付基本的考试阶段,拥有被动学习态度的学生通常并无挖掘知识背后隐藏内容的兴趣,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在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是十分必要的,此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 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初中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性,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来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并将其做为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参与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多在13至16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完善,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而游戏则是初中学生“玩”的主要形式,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引入体育游戏可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是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性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开展短跑教学时,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蛇形跑、障碍跑、接力跑、追逐跑、自由跑等趣味性较强且兼顾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短跑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及本校运动场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奖惩规则,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同时学生的身体也能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
在体育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应将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学习能力、兴趣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以此为据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与内容。在做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加大师生互动环节比例,在完成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之后,可在互动环节对学生在学习及训练中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与不当运动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与重视。另外,教师也应合理安排课堂讲解与实操锻炼环节,让学生在新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应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
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让学生能够在文化课学习间隙进行短暂的解放是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之一。因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课后评价体系不能简单的以分数做为衡量标准,应以对学生的鼓励及其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主。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评价时,教师可多使用正面词汇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学习态度等,而不是一味以统一、死板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评价时,可将其自身之前的课堂表现为基准,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并就此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切忌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