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杰
学生体质健康视域下体育教学改革元分析*
曹艳杰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 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当前,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文章对如何打破传统思想,从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视域出发,结合健康传承理念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元分析与思考,以有效干预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使体育教学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学;改革;元分析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体育越来越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残酷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在逐年持续下降。2014年7月18日国家重新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按时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均两年会出台加强或者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文件,尽管已有所好转,但是下降趋势并没有专项,诚然原因是是多方面的。体育与健康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学校体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环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2017年7月,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在鄂尔多斯举行,共报送了507节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充分展示了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成果,展示各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2]。这说明体育教育教学肩负着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体育教学的重视。通过知网(CNKI)查阅资料显示,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健康关系研究较多,大多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特定地域等方面,从寻根求源方面深入研究的较少。只有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实施健康教育内涵,提高体育教师学科素养,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体育教学的施动主体是体育教师。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教师培养的母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理念等方面决定了体育教师培养的层次和质量[3]。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决定了未来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能力水平。反之亦然,所培养的体育人才工作后的工作业绩与表现情况,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反馈和改革发展方向。这也是“OBE”理念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应用。因此,不能只强调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更需要寻根求源,从源头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制定目标在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之外,落实“四会”的教学理念,即“会讲、会做、会写、会教”。高校还需要定期广泛开展毕业生座谈、用人单位座谈、教育主管部门与体育行政部门调研,广纳箴言,从学生体质健康视域,不断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与具体教学目标,优化教育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际,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基本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兴趣爱好。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已推行十余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实的经验告诫我们体育教育教学中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我们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与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入,到健康教育理念与知识的传承,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在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上要和谐统一。
有关数据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日益下降趋势,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文件,目的是逐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因此江苏省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悉,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较为缺乏,尤其是小学阶段,针对当前体育教师不足的情况,国家在逐步拓展体育教师的培养以及体育教师的招聘。尽管仍然存在社会对体育教师理解方面的偏见,但是体育教师队伍在稳步拓展,即便已经开展过多期兼职体育教师培训,而体育教师队伍仍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存在一定数量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是需要体育教学实践进行展现的,这一切必须在师资队伍满足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前,体育教育教学在逐步加强,体育改革在沿着新课改的进程逐步推进。但是自从体育迈进考学的范畴,情况产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地方体育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以中考为列,中考必考的项目变成了体育教学必修内容,其他内容类似于副科内容。再者,体育教师只准备体育中考的内容,其他均是次要的,更有甚者,打着某项目传统学校的旗号,全校学生千篇一律学习某一项目,此项目一定是中考项目。因此,要通过不同途径展开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对体育教学开展必要的督查与监管,以保障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体育考核项目与标准方面即符合体育教学内容与相关要求又要进行必要的变化与选择空间的拓展。
相关研究表明,体育教学模式已形成多样化现状,在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与深化教学研究的双重驱动之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教学成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也相关研究成果,为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侧重技能教学的现象,技能教会与否不重视,只重视是否将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忽视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锻炼以及自主锻炼习惯的培养,使得终身体育只停留在重要的理论层面。更何况有些体育老师本身都不具备自主锻炼意识和习惯,甚至迷失了体育教师健硕身姿的形象,对学生产生了无形的负面影响,即便是实施教育时也缺乏必要的说服力。
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特别注意的部分,也是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体育教学的学科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学存在安全问题的必然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伤害事故均是安全方面出了问题,致使但凡存在安全隐患的所有项目均避而不教,例如体操项目的内容几乎成了摆设。如若问及此事,几乎所有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反问一句“出了问题谁负责”。这就带来了另一问题,责任意识的缺失,到底是谁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学,只要教师科学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教学组织流程与方法运用规律,尽职尽责完成教学任务,出了什么问题就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事实上绝大多数现象显示教师在承担着更多的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安全”与“责任”这对矛盾的主体一直在不停的变化,对基层体育教学影响较大。
指导思想指导与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需要紧密契合体育教师职业技能需要,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改革现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关于中国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树立的指导思想;是国务院下发第7号文件,关于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决定;更是体现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体育健康性质,在学校教育中落实的指导思想[4]。体育课程的性质很明确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先进的思想为引领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源动力,从体育课程改革到体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体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体育教学改革原动力回归即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是改革目标之本源,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初心和梦想。
3.2.1加强体育专职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当今全社会高度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体育活动对发展学生体能与身体素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而达成《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体现体育课程的学科价值、有效的开展体育教学,教师是必备的前提与条件。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教师培养的摇篮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精准,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具体要明确。目标定位要“顶天立地接地气”,目标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综合体现,既高标准严要求,又符合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在职业操守、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毕业要达到“四会”要求,即“会讲、会做、会写、会教”;强化科研与创新能力,注重实践能力锻炼与培养,夯实基础而又要突出一专多能。以新理念、强理论、新技术、强实践为引领,以内涵建设与实践应用为导向,打造教师教育为特色,科学规划专业发展之路,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应用性[5]。
3.2.2提升兼职体育教师的体育学科素养
据有关研究表明专职体育教师配置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之需求,尤其是农村小学更为严重,大量的兼职教师不断地被充实到体育教学中来,成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力量[6]。为使这些兼职体育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具备执教《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知识、技能与能力,需要针对当前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和兼职体育教师的“缺项”,以“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通过业务学习进修、长短期培训等多种途径有效改善与提升兼职体育教师的体育学科素养。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细化措施,为其专业错位发展以及正向提升提供政策、财力、物力保障,加强多途径广泛宣传,从思想高度提高兼职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稳定兼职体育教师队伍,改革与完善现有的评价制度,为兼职体育教师稳定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对兼职体育教师提高要求,兼职体育教师牢固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思想认识,积极主动、严肃认真参加体育类技能与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体育素质与专业能力。
体育教师的培养既要符合教育教学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政策与标准要求,又要专业规范化程度要高,人才培养思路清晰,专业发展特色鲜明。树立夯实基础、强化内涵、凝练特色与突出实践四位一体的专业理念,努力构建与基础教育体育学科零距离,以创新为驱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体育教师还需要有健康新概念的理解和相应知识的传承,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体育健康教育新理念,新的培养理念需要有与之配套的课程设置,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理念的基础,融入体育健康知识与内涵。因此,课程设置要对应人才培养目标,使用现代课程编制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特色,注重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实践操作层面要照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因为态度是个体对外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它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习得的,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的行为产生方向性和动力性的影响。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它指向具体的体育活动,行成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7]。所以体育态度非常重要,它决定了行为和内心的情绪情感,是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学基础,体育锻炼习惯又是终身体育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体育师资培养的过程中就要注重端正体育态度的教育,这也是一种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使终身体育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要使其实践化、具体化与操作化,这样培养的体育教师才会注重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与传承,逐步实现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思想与健康思想乃同源之根,也是体育与健康目标之源。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的体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是教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初心,也是全民健身回归初心。在学生体质健康视域之下,分析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深刻问题,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之源动力,最终回归健康之主线。结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宏观引领,以专兼职体育师资建设为突破口,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基准,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文化传承,以态度研究为动力,以终身体育为内涵,再次回归健康思想之本源。谨记习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坚持“四个回归”,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指示精神,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理念的传承,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全面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 http://www.taoxuele.cn/news.asp?id=764.
[2] http://www.ordos.gov.cn/dtxx/bmdt/201707/t20170707_1981342.html.
[3] 李儒新,冯明丽,李超红.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及内涵的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0.
[4] 王崇喜,周珂,周艳丽.新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演进与未来走向[J].体育学刊.2012(4):60-65.
[5] 曹艳杰.健康中国引领下体育教师培养理念改革与创新[J].体育科技.2017(5):138-139.
[6] 仇大勇,张燕,曹艳杰.教育新常态下江苏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师友.2016(4):38-41.
[7] 季浏,段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8-79.
Meta-analysis of PE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CAO Yanjie
(Taizhou Colleg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zhou 225300, Jiangsu, China)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8年教改研究课题(2018JG07006)。
曹艳杰(197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体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