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 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小学体育教学不能是机械的反复训练,而应该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教学的任务。下面笔者以小学篮球技能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借助于游戏法完成篮球技能教学目标的。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中首次提出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概念,这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明确了学习与玩耍的关系,强调在玩耍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在小学生篮球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的篮球基本功,尤其是拍球,体育老师在讲解并示范了拍球的技巧之后,如果让学生每人一个球站在那里反复的拍球,估计很快小学生就会厌烦了,注意力就会转移了,很难顺利实现训练学生拍球基本功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拍球的过程中精力不集中,也不认真,导致学生应付拍球的情形,深一下浅一下地常有发生,有的甚至故意拍到脚上或者拍空,让篮球滚出去多远,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扰乱了课堂教学秩序,更不用说拍球技能的提高了。笔者就编排了一些小游戏,吸引学生参与,比如“偷球游戏”。规则:在一个直径三米的圈里,一个学生不停拍球,一个学生伺机干扰偷球,偷球的学生不得冲装拍球学生的身体或者拉拽胳膊,偷球的学生得到球后,角色反转,拍球时间长的同学获胜。此游戏一开展,学生的兴致立刻高涨了,还在等待参加游戏的学生主动在一边练习拍球,还有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拍球的技巧。不需要老师再约束,通过游戏自然就夯实了学生拍球的基本功。
篮球运动属于集体运动,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技能,而篮球运动最基本的合作动作就是传球。我在训练的时候,先讲述并示范了传球的动作要领,比如手型五指张开、力度视距离远近要适中以及传到对方胸前的注意事项,刚开始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力度掌握不恰当,过小或者过大导致传球失败,以及传球时两手持球在肩上或举过头顶,传到对方的头顶、偏左偏右或者胸部以下等。等学生基本掌握了传球的要领之后,笔者就想训练学生运动中进一步提高准确率,以培养学生的传球技能。
机械的传球训练就是两位同学站在原地重复同一个动作,这种传统的训练很难完成目标,因为笔者发现只要体育老师不注意,就会偷懒或者嬉戏。为了让训练起到效果,笔者设计了一个“互掷游戏”,规则是:画出若干组相距2.5米的总长10米的平行线段,每隔2米画一个定位圈,要求第一个持球学生A传球给第二个学生B,然后A快速跑到下一个定位点,B再回传给A后也同样跑到下一个定位点,直到学生A和B都跑到最后一个定位点,且球在B手里即算完成任务。这个游戏改变了课堂训练效果,学生的兴致颇高,锻炼了学生运动中传球的准确性,培养了传球的技能。
篮球运动还需要训练学生个人一项重要的能力,即运球能力。运球能力需要学生在连续拍球的过程中能够行进,这种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眼、手和脚步的协调,需要拍球的力量和运动的速度的协调,需要左右手的交换拍球配合……笔者先进行了运球动作要领的示范,包括一些细节要求,比如两脚站立的位置、双膝前屈的形状、上身前倾的度数、眼睛的视线等。然后放慢运球动作,让学生边观看边模仿,刚开始不要求学生运球的速度,只要完成动作要领即可。笔者还要注意纠正学生运球时常见的问题,比如低头看球、运球运到自己脚面上等。
为了激发学生运球的兴趣,笔者又设计了一个“障碍游戏”,规则:设计一个不规则的弯道,在弯道里设计了人形的障碍,以及二个真人,真人不准移动,但可以晃动手臂做防守状,学生运球需要躲开障碍且不能够运到弯道的外边,如果运到外边需要从起点重新开始,看看谁先到终点。游戏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互作做障碍,使得运球前进难度增大,不但要有速度还要注意躲开障碍,训练了熟练运球能力以及左右手交换运球的能力。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抢着想参加游戏,效果可以预见了。
篮球技能教学最终的目的都在于投篮得分,检验篮球训练水平的就是最后投篮得分的高低,无论你的运球和传球水平有多高,无论你的速度有多快,无论配合有多么流畅,如果最后都不能转化为投篮得分,都是失败的训练。所以笔者需要教会学生投篮得分的技巧,比如定点投篮、三步上篮、急停跳投等。
为了防止机械投篮训练学生没有兴趣,笔者主要设计了一些“竞技游戏”,让学生展开比赛。比如定点投篮,在篮筐周围围绕半圆的0度、45度、90度设置5个定点,每一个点每位学生投三次,看谁得分最高谁获胜。同样也距离篮筐正面1米、2米、3米设置急停线,让学生分组运球急停跳投,得分高的组获胜。这些竞技游戏极大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生投篮的技巧。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篮球运动的技巧,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编制一些小游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方能快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篮球技能,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