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模式应用研究

2019-11-25 06:56胡奎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柔韧性社区服务健康中国

胡奎娟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新理念。目前,有研究显示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领老年人群体[1],2016年的数据显示,5.8亿成年中国人患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并且未来20年内还会成倍增加。美国ACSM提出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广泛地改善生理机能,降低慢性疾病风险,而且对心理健康与社会交往都有益处。目前关注的重点在社区如何提供公共服务这一基本问题上[2-5],主要是社区每年提供的医学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材、休闲体育活动、各种体育赛事等,很少关注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模式的应用研究等。笔者通过理论研究,为解决社区健康体适能发展促进问题提供支持。

1 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基本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及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Well-being),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目前国际上把体适能作为健身的一项主要目标。体适能概念源于美国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它的提出旨在协助体育教师帮助大众人群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计划。该计划的实施在美国、加拿大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引起极大的反响,对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效果甚佳[6]。健康体适能是为维持健康、降低慢性疾病的危险程度,以及减少肌肉骨骼伤害发生率等所需具备最低的适能水平,包括身体组成、肌力与肌耐力、心肺耐力、柔韧性、神经肌肉松弛[7]。至目前,健身设施的建设已普及到每个社区,但体育活动开展、健身指导及科学评估远远滞后。据我们调查,几乎所有社区的体育设施缺乏使用方法说明,绝大部分居民不了解本社区大部分体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不清楚利用各种器材锻炼的目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器材以及动作来达到健身的目的,大部分人是效仿他人,对于自己怎么训练一无所知。我们的调查还发现,相当多的居民不了解什么是热身、什么是放松,至于运动顺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的安排,了解的人极少。相当多的相当多的运动者仍旧再做经科学论证可导致损伤大大增加的动作,如颈部360度旋转、膝部环转、手抱头仰卧起坐等。

2 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模式

2.1 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模式的构成要素

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政府进行组织通过活动环境、场地的布置、测试及数据的处理为居民提供生理、心理、营养等多方面的健康管理内容,并通过量化数据反馈给社区居民。政府是公共服务供应的主体,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为客体,通过分析居民的生理、心理、营养、个体等指标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调节处方等反馈给社区居民,并且要不断完善社区健康体适能服务相关的制度,以确保其服务模式的顺利进行。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要素构成及流程如图1所示。

2.2 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模式的结构

根据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中心的分为前台、科普区、体适能测试区、运动处方区、拉伸区、健身区等(见图2)。前台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登记居民基本资料及体能活动适应能力问卷(PAR-Q问卷),了解居民需求,引导居民到合适区域。科普区主要是以“全民科学健身日”为主题,通过图书、视频、互动体验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专门学习科学运动健身方式与方法的新型科普阵地,培养居民进行科学、有效的健身理念。体适能测试区主要进行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肌力与肌耐力、柔韧性等测试,通过测试可以区分社区居民不同的体适能水平,可以诊断居民健康体适能状况,其测试结果可转化为标准,作为参照。通过测试填写体适能测量记录表,制定出适合居民个人的运动处方,在处方区填写营养、心理等测量量表也可制定出相应营养处方和心理调节处方。根据居民健康体适能需求,在健身区协助达到居民的预期目标,其中包含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心肺适能以及专项训练的需要等。拉伸区为运动后进行拉伸,多采用静力性运动、弹力带、弹力球训练和伤后恢复肌力的运动而设置。水疗区为特殊人群而设,因为水中训练可以减少运动训练对人体下背部与关节的冲击力。

建设一个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系统是“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发展新趋势,以社区居民为中心构建起“健康体适能测试系统-运动支持系统-服务管理系统”三合一结构的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模式,向社区居民提供科学化、合理化、个人化的健康体适能服务。根据这样的设想,提出以下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模式(图3)。

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模式的基础是服务管理系统、健康体适能测试系统、运动支持系统,其核心是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系统。通过健康体适能测试系统进行心肺耐力、肌力与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等相关测试设计运动处方;通过服务管理系统进行运动科普的宣传推广,让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运动处方进行科学健身并严控自身的膳食营养、了解自身压力及处理办法;通过运动支持系统进行亚健康、肥胖、高血压、哮喘、孕妇、糖尿病、下背疼、骨质疏松等不同人群的抗阻、有氧或康复训练。

2.3 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模式的功能

2.3.1 社区居民的运动科普

目前居民在科学健身方面,国内尚未有一个系统的、正确的、可供公众学习与参考的标准化科学健身知识普及平台,居民还有许多观念上的误区和动作要领盲区。运动科普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通过科学普及与科学学习的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大众接受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良好平台,有利于推动科普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科普知识传播与普及,有利于实现公平普惠,最终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养。

2.3.2 社区居民的健康体适能评估

健康体适能社区服务是将居民的体适能科学测试与评估、亚健康的改善,运动损伤康复等作为关注的核心,医疗卫生部门主要关于居民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问题。健康体适能中提到了神经肌肉松弛,指减少或消除肌肉不必要的紧张和精神或心理压力[7],另外加入一些心理压力测量量表,制定出个人压力管理建议。运动营养部分加入问卷调查及生活方式等问题制定出合理地膳食计划。

健康体适能测试主要是通过安静心率、主观感觉疲劳量表、3分钟台阶试验、1英里步行测试、12分钟耐力跑测试等方法进行心肺耐力测试;握力测试、仰卧起坐测试、引体向上/曲臂悬垂测试、俯卧撑测试等方法进行肌力及肌耐力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进行柔韧性测试;皮脂测试进行身体成分测试等。根据个体间的健康和体质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个体锻炼的运动处方。

2.3.3 社区居民的运动健身指导

由于社区居民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既往运动习惯、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因此每个人的运动方案将千差万别。我们将根据个人一般情况的调查结果,围绕运动目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来设计人体化的运动处方。运动方式的选材采用运动者乐意接受和易于实施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力量性练习和柔韧性练习。有氧运动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运动条件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登楼梯、健身操、太极拳等。力量性练习将选择多次重复的中小负荷运动,运动形式采用哑铃、卧推等。柔韧性练习为缓慢轻柔,不超过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运动强度范围为本人最大心率的60%-85%,随锻炼的进展再作调整。运动时间以每次达到靶心率后维持20-45分钟。运动频率每周3-5次或隔日一次。运动时间要考虑运动者的生活规律和时间安排,提倡老人以上午8时至11时,下午4时至6时为佳。

美国运动医学会研究指出,健康体适能不但是需要科学测试、规律运动以维持良好体适能,同时要兼顾整体健康,包括营养、压力管理等,而不是医疗服务的消费[8]。社区健康服务被称为“第三次卫生革命”,所以构建“健康中国”视域下健康体适能功能模式的研究,也是今后仍需探索的重点工作。

猜你喜欢
柔韧性社区服务健康中国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30年: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关于人体的柔韧性练习的思考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老年人也需要柔韧性锻炼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做柔体操可摆脱身体僵硬
我国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