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

2019-11-23 11:45邓倩王成
理论观察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邓倩 王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064 — 03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使其在思想层面、实践层面、观念层面、社会制度层面有了宪法的保障,凸显其重要意义。新时代大学生要全面而充分地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2018年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经过修订后,以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理念—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为基本线索而逐次展开,其中“价值理念”所对的第四章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新增的一章,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逻辑主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高校肩负着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重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既是对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高校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其生成方式来看,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凝聚。从“基础”课(2018版) 教材新内容上看,包括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内容。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如文明、诚信、爱国、守法等内容,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是“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因此,结合融入其中的基本内容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考量。

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成为“基础”课教学的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理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是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农业小国到经济大国,中国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2〕这一思想体系蕴含了“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指向,是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青年一代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弘揚中国精神,以更理性地去解决人生的诸多矛盾和冲突,进而不断追求自我内在高尚品格的精神依据。

坚定价值观自信成为“基础”课教学的价值引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4〕这种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的精神状态,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自觉自信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运用价值观自信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引领来诠释当前青年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专业技能提升的内在关联”等根本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使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成为“基础”课教学的实践方向。青年一代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既关系着自己的成长成才,又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回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始终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这就要求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无论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远大理想和崇高理想、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个人的法治素养还是在社会具体实践过程中,都可以结合国家的历史重大事件、现实的重大活动、传统的重要节庆日等契机,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进而引导大学生在具体社会服务实践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2018年6月,自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部第一次召开了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校本科教育工作,形成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重要施工图,这对新时代更好地培养本科生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需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思政课质量,打造思政“金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目标是“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材体系。”〔5〕“基础”课最新版教材更凸显出教材内容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运用新话语。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教材。“基础”课的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思想来源、形成过程、价值引领等维度详细解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引导大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同进步、共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外教材。当前随着大数据和多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电视节目、移动媒体,如易班平台、各位微信公众号、微博、慕课、各大学习网站等越来越成为课外教材的重要内容,其影响范围也更加广泛。如全国范围开展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启发学生积极从道德模范身上获取前进的动力,做社会良知的守望者、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从宏观上看,2018年版的“基础”课教材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并依据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基本理念,其相关内容在“基础”课中占据的地位应是超越部分而成为贯穿课程整体的内在线索。从微观层面来看,它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这些内容的全新增加无疑是紧跟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这是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最深层的价值观自信的凝结与表达,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语态和新姿势,可以适当结合中国慕课平台、易班平台,将“基础”课相关专题内容和网络资源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一是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教师头脑,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时代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基础”课是针对大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核心课程,它与价值观的培育结合最为紧密,因而在教学中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6〕二是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头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新模式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国民教育中,贯穿于各个层面的教育,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位教辅工作人员,做到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2018年版“基础”课教材的修订,在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各类信息化平台的涌现大大推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实施。

协同校园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基础”课教学的融合。校园文化是融合一个高校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的群体性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校园环境载体,在“基础”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园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如能充分将“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挖掘校园文化中隐性的情感教育,构建出更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视网络载体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功能。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广泛快速发展,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已然成为思政课教育模式的重要载体,“慕课平台”“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媒体”改革的重要方向。“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適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形势,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占据网络阵地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充分利用“微传播”和“融网络”平台,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趋向和思想动态,增强凝聚力和时代感,进而实现价值的正确引导。

培育社会实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效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传播新时代新理念的一种理论系统,在融入“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讲授,但是如何才能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这一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实践。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时提出:“发展和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9〕开展一定课时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量,也是对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成果的考量。充分挖掘有利的社会实践资源,教师可积极联系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文化艺术场所优惠条件,形成实践教学基地;广大学生可利用寒暑假自行寻找社会实践场所,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和未来就业创造良好的资源平台。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如何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需要我们认真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扎实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中的一门思政课,准确把握该门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基础”课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充分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不断从新时代的前进道路中汲取新鲜养分;才能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渲染的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才能真正将“基础”课建设成为大学生受益终生、真心喜欢的优秀课程。

〔参 考 文 献〕

〔1〕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7.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1.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5〕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科〔2015〕2号文,2015.

〔6〕吴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课教学研究〔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04):95-101.

〔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高微,肖铁岩,蒲清平.自媒体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26-28.

〔9〕〔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8.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