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存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思维能力;综合素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78—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巧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巧用信息技术展现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自学提供方便,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内容以动画演示,再现与重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理解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一步一步通过发现、探索数学思维和学习数学,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不断探索和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信息,解决问题,正确利用网络合理学习,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一节内容时,要想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就要巧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操作之后再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使△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 学生就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现,直观明了,使学生理解了有关概念,同时,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巧用信息技术辅助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水平及课堂的实际等具体情况,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切合每位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体验各种探索创新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理想的发展。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 要在教材内容学习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的学生、普通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以及在习题的分层呈现、作业的分层布置等方面都较为困难,教师应实时控制信息的形式和频率,继承传统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多做多学多體会”,而且在任务驱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互动过程中节省时间,增加课容量,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探究,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共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效率。
三、巧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现实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获取、传递、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体验创新的全过程。借助多媒体可以集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直观形象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才能,学会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一节中,课本先安排让学生画图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之后再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画图度量后只能得到三个比例式,根本没时间深入细致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但如果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图像生动形象地展示此定理,很快就能得到相应的比例式,从而节约时间使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探究比例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掌握合比性质、分比性质、合分比性质、等比性质等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内涵,并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这样学习能使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学习,并积极合作掌握定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