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早期宫廷肖像文化研究

2019-11-21 01:58秦文斌林洁
名家名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西画龙袍宫廷

秦文斌?林洁

[摘要]康熙帝即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1662—1722在位),清朝的第三任皇帝。康熙早年即学习了满族、汉族和西洋文化,他在位期间大力赞助艺术,“常常以跨文化哲学思想指导宫廷艺术实践,并形成了独特的宫廷艺术观”,推动清代宫廷艺术达到第一个发展高峰。

[关  键  词]康熙;宫廷肖像;满汉文化

康熙朝的宫廷肖像艺术较为发达,除了皇帝像,后妃像创作也十分繁荣,但是目前学界对康熙早期肖像艺术观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将梳理康熙朝早期的宫廷肖像艺术作品,分析中国和西洋文化对康熙肖像艺术观形成的影响,探究康熙早期肖像艺术观的特点。

一、康熙朝早期宫廷肖像艺术中的文化元素

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代圣君,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朝重视骑射,因为历代皇帝都是靠着武力打天下的,当江山稳固后,皇帝每年都会亲自带领队伍去狩猎。满族崇尚武力,在《康熙戎装像》和《康熙佩刀像》中皆可以体现。当时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得他们的骑兵非常强大,康熙擅长使用武力,经常御驾亲征,他的政绩卓越,在他的统治下,清朝的国力达到顶峰,国富民强。《康熙戎装像》中的人物形象服饰设色艳丽,康熙服装的湛蓝色和随从的服饰色彩突出,在画面中成三角形构图。配景的松树设色典雅古朴,造型独特有韵味。这幅画体现现场蓄势待发的气势与人物气定神凝的神态特征。康熙的肖像记载康熙皇帝当时的面容状态,为皇帝绘制肖像画的都是宫廷的画师,这些画师在画画的时候不仅要遵照客观,保证绘画的真实性,而且另一方面会对客观的创作对象进行美化,将历代皇帝的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宫廷绘画细致、艳丽、规整,带有西方画风的新面貌。画师们在借鉴西方画法的同时又保持着典雅的民族风格。这一时期的肖像画推动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

《康熙便服写字像》中描绘康熙正在拿着毛笔准备书写,神态淡然端庄。这是康熙早期的肖像画之一。在此画像中,康熙的面前摊着一张白色的宣纸,仿佛正准备开始写诗作画。康熙一生好学,对汉文化痴迷并精通西洋的算术、天文和地理,同时他也对西方的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康熙朝服像》中可以看出,康熙正襟危坐于宝座之上,面朝正面,头上戴冠,身着龙袍,体态壮实,气宇轩昂。康熙弯月瘦眉,杏核小眼,鼻子长而笔挺。耳朵外形大而外张,耳垂大而丰满。人物的五官立体,结构明暗明确,遵照客观、真实形象。画面中康熙的服装的绘画表现尤为精致,康熙身穿龙袍服饰,服饰上的团龙纹饰精致细腻。中腰及下摆间饰的各种纹饰变化微妙,清晰秀丽。纹饰中有八宝图案、云龙纹等。康熙的帽子像尖塔,帽沿是圆形的大盖子,好像遮阳伞。这幅肖像画的线条清秀柔美,连贯优雅。康熙脖子上佩戴的朝珠是由佛教的念珠演化而来的。朝珠是清代皇帝大臣穿朝服时所佩戴的串珠,由108颗大小、材质均一的珠子串制而成。它由身子、结珠、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七部分组成。108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清朝服饰制度严格、繁复、浩大的程度超越了中国的其他朝代。清代的龙袍设计非常讲究,象征着整个宇宙,龙袍的整体象征着浩瀚的天空,腰间飞腾的两只龙在追逐象征智慧的珍珠。龙袍上的九条龙的造型写实生动。龙头、龙纹、眉毛、眼睛和躯干都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从清初到清末都略有不同。康熙龙袍上的龙显得尤为尊贵,惟妙惟肖。从每个时期龙袍的形态就可以推断该龙袍属于哪一位皇帝的。从皇室到各个品官阶级,其服装和佩戴的冠带与配饰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意改动。清朝皇帝的服装样式为马蹄袖,保留了满族的服饰特点,服饰的装饰纹样完全吸收了中原地区的传统图案。康熙龙袍的色彩和款式以及上面的刺绣图案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康熙龙袍的色彩主基调以明黄色为主,明黄色自隋唐以来被视为很尊贵的色彩,一般的百姓都不得穿该色的服装,若被发现可以判死刑。龙袍上有九条龙,龙的姿态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呼之欲出。古代的皇帝有九五之尊之称,九五两个数字象征着高贵和神圣。龙袍上的九条带有五只爪子的金色的龙是用真金线细致缜密地绣上去的,极富活力与威严。

二、康熙朝早期中西肖像艺术文化

为彰显皇帝尊贵的身份地位,康熙在画中的形象坚守满族文化习俗,其中式肖像艺术观凸显了满汉文化与艺术交汇融合的特点。西洋油画善于用光线阴影法,注重写实,对表达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光线的强弱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康熙却持有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皇帝肖像画的面部就应该光彩照人。当时进宫给康熙作画的画师名为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是意大利的传教士,尽管他将康熙的人物肖像画画得栩栩如生,却让康熙勃然大怒,他反思一番后将画面的人物面部的阴影团块去掉才让康熙平息怒火,保住性命。可见,在康熙的绘画观中,传统中国文化始终占据主流地位。

康熙早年因钦天监历案开始接触西学,此后他的西学兴趣逐渐扩展至艺术领域。康熙二十八年(1689),山东籍宫廷画家焦秉贞创作了史料记载中清代第一幅中西合璧宫廷画——《池上篇图》。到了康熙三十九年(1700),康熙聘请意大利籍西洋画家热拉蒂尼(Giovanni Gherardini,1655—1723)入宫作画,开始鼓励“中外画家共同努力进行中西合璧美术实践”。这不仅直接催生了一批油画康熙肖像,对康熙朝中后期宫廷肖像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使“雍正在模仿父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康熙的中西合璧风格审美趣味”。与康熙朝中后期西洋肖像的繁荣发展完全相反,康熙早期的肖像艺术中几乎看不到任何西洋画因素,仅仅呈现出中国汉族绘画技法和满族的民族文化审美倾向。究其原因,康熙的西画审美趣味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深化的过程。少年康熙虽然接触过西画,但他固有的肖像审美习惯仍是中式的。因此,只有当康熙长期、深入地了解西画,西画鉴赏活动使他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中西交汇的西画观”以后,西式肖像才有可能逐渐融入宫廷艺术体系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少年康熙具有跨越中西的文化修养,但是康熙早年的肖像艺术观并不具备跨文化的特点,主要反映了中式肖像艺术趣味,基本没有受到西式肖像艺术审美趣味的影响。康熙早年宫廷绘画观受到满族骑射文化的深刻影响,并在御像画像中的满汉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深刻影响了康熙朝早期的肖像艺术风貌,并且对雍正、乾隆、嘉庆以及后世的清帝肖像艺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帆.康熙宫廷艺术观探析:以跨文化的哲学影响为中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2]葉帆.论康熙宫廷画的中西合璧风格[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5).

[3]叶帆.论雍正的中西合璧风格审美趣味[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11).

[4]叶帆.康熙西画观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秦文斌(1983—),汉族,男,福建福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理论。

林洁(1988—),汉族,女,福建厦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西画龙袍宫廷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培养中学生对国画拥有“审美”的眼睛
“穿龙袍上课”者是负责的老师
宫廷古法白米饭
龙袍
花田种画
“病”友们的宫廷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