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又称龙衮和黄袍。因袍子以黄色为主要颜色,并绣有龙形图案而得名。其主要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中国帝王龙袍从隋文帝起,开始征用中国最好的蚕丝辑丝作为经纬线,并以手工丝绣龙等图案。以辑丝丝绸制作龙袍一直延续到中国封建王朝覆灭。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将一龙绣在里襟。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清代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清朝皇帝的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义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在封建社会,臣民都被禁止穿龙袍,否则就是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