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古意,不失现代之美

2019-11-21 01:58包光潜
名家名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王铎书法作品书法家

包光潜

一周之内,先后收到卞老师通过微信发来的两位书法家的作品。浏览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后,我脑子里始终晃动着一个影子,一个我比较熟悉的影子,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了。我即刻回复:“字不赖,挺流丽,有才情。只是江南大暑,热浪滔天,不敢作为。”所谓“作为”,无外乎写一写观后感,做点正面评价。其时我在乡下避暑,手边也没电脑,算是拒绝了。几天后,卞老师又发来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乍一看,似乎挺不错;细一瞧,“做拙”的痕迹明显,尤其不能容忍的是“画字”。我不知道如何回复——不回吧,不礼貌,回了就必须说真话。“本意融篆纳隶,并行草意,其实画字拼图,欲拙未拙;想出奇讨巧,却形俊意寡,无法深究,实乃大俗。”真话,就是这么难听!我的悬屏食指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好在善解人意的卞老师此刻帮我解了围:“看不上的,咱不给他写就好了。”说实话,每个欣赏书画的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它可能不是唯一的,但一定不是大众的。我如释重负。

当下书坛,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装神弄鬼的过客不少。人生苦短,出名要趁早,才能名利双收,有的人便寻了捷径,而苦临累摹、甘坐冷板凳的似乎越来越少了。书法当然需要创意,需要创新,但不能离谱,诸如横行霸道的“丑书”“画字”之类,委实令人不忍卒读,却得到不少人的青睐与追捧。真是人心不古,世道不轨,书坛也不能例外。

第一位书家即王明义先生,山东省微山县人,作者提供的信息很少,譬如经历、学历、职业等,一无所有。我个人认为,这些对作者书艺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既然作者不愿或不便告知,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是名人大家的话,即便人生的“欠缺”与“遗憾”等,都能衬托出他的不凡来。我只好就字论字了。

此时,我突然想起当初脑子里的那个影子是誰了。对,就是他——王铎。前不久,我刚刚欣赏了他的《赠张抱一草书诗卷》(现藏于日本国立博物馆)。明代崇祯十五年,王铎至怀州(今河南沁阳),拜访地方官张培(抱一),并受到殷勤款待。酒酣耳热之际,王铎迸情挥毫,留下了《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及《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后,王铎与张抱一往来频繁,创作多幅佳作遗世。也是这个时期,步入知天命之年的王铎,在经历了对“二王”与米芾“如灯取影,不失毫发”(钱谦益《牧斋全集·有学集》)的执着学习之后,终于破蛹化蝶,摆脱了以往的模仿痕迹,逐渐形成了跌宕雄逸的自我意态和书家个性。

欣赏王明义先生的书法作品,令人欣慰的是,他没有取捷径、走歪路,而是踏踏实实地化蚀传统,溯本求源,虽临池不辍,却不断追求自我意趣。底子好,有后劲。他的书法作品结字严谨、形态优美,个体与大局照顾得比较周全,更重要的是墨纵情酣之中,古意盎然,却又不失现代之俊美。这对于一个声名非振、藏于民间的书法家来讲,难能可贵。任何一个脱离传统、自以为是的操持笔墨的人都是伪书法家,可得一时,但不可一世,休论远矣。

山东省微山县历史悠久。它是周朝宋国开国始祖、孔子先祖微子(名启)的故地,也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故乡。微山人文厚重,地灵人杰;人民崇尚文化,文风郁然。王明义先生出生于斯,当得天时地利矣。沐风浴雨,潜移默化,艺术灵性自然而生,何况不舍追求。我在王明义先生的书法作品里,恍惚看见王铎的影子,若隐若现,一如铎公喝醉了酒,惺忪迷离,难免不袒露出歪歪斜斜的势态。于王铎,此势实乃醉翁之态,却形俊势美。这也是铎书的一大特点。王明义恰到好处地融化了铎书的刚性,特别是草书,达到了刚柔合一的境地。我个人认为,王明义学习铎书笔意,是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危险”之路。铎书之美,无人置疑,体味不尽,却难以汲取精髓,成大家者寥然。如果自始至终地临摹铎书,至多是个匠者。好在王明义先生正值盛年,精力和智力都容许他坚持不懈而往之,当有创新之信念,呈现自我格局,有如王铎当年羽化的那一刻。那一年,王铎年越半百。

实事求是地说,王明义先生的书法作品虽未至善,相形大家譬如王铎,比重失衡,但有铎书之美;古趣油然,却不乏现代之俊。它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了金石之气,而不耽湎其中。特别是《西湖》和《色空》二幅,更能体现王明义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整幅作品,线条疏而疏之,密而密之,彼此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行笔速度来看,线条粗细以及走势,比较简洁明快,少有涩笔滞墨。在笔墨纵横之间,我们仿佛看到一颗儃儃之心,在有节奏地跳荡,譬如《西湖》,从“风光不与”到“莲叶无穷”,激越之势,令人舒畅。从线条的枯湿来看,王明义先生并非着意而过多地追求枯墨的虚幻之境,而是在湿处淋漓尽致,仿佛微山湖的清澈之水灌溉其中,布置不多的枯墨却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感觉,譬如《色空》中的“空”“开”“花”等字。在王铎的影子里,我还看到了王明义先生有意或无意间通过单字的形体大小与整体笔墨的浓淡色泽,来调节整幅作品的节奏变化。几乎所有的单字线条粗细的变化都不太明显,微妙之处主要表现在起笔之粗与落笔之细。这样的变化节奏而非大起大伏,而是起落有致。王明义先生还在书法作品中不知不觉地体现了铎书的“斜势”之美,譬如《色空》中的前三行,尤其是“佛”与“在”字的处理,尤为得当;还有行书《朱雀》,“斜势”之美,尽收眼底。在此,不一一列举。

有意思的是,随书法作品还发来一张作者的照片。心想,要是美女就好了,说不定多说几句好话呢。不过,王明义先生确实年轻。他站立的位置是个寸草不生的岩坡,高低两脚,形成马步,有如他选择追随铎书一般,不知能收获多少。他身后有一株松树,算不上高大,却兀然独立,撑起一方天空。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我的心里一阵雀跃。

王明义简介:

王明义,山东省微山县人,号半醉渔夫,斋号槐荫草堂,幼即习书,三十余年临池不辍,书学上溯甲骨、两周金文及“二王”,对米芾、王铎用功最勤。济宁市书协会员,微山县书协理事。

猜你喜欢
王铎书法作品书法家
书法作品选登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漫画
漫画
漫画